在当前钢铁行业一片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实现环保循环经济与经营效益的共赢?这是国内钢铁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十二五”以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加大环保减排投资力度,带动绿色经济增长点,各项环保指标均不断优化、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绿色物流”降低货运成本
多年来,武钢物流公司致力打造“绿色物流”,努力降低货运成本。草棒和雨罩在传统的物流运输环节中,起到固定和保护货物的作用。由于草棒是一次性用品,直接燃烧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雨罩因使用周期性短,货物运输时要频繁更换,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该公司围绕降低物流运输防护成本费用,进行攻关立项。该公司采用钢架固定、棚车保护的物流模式,替代传统运输固定保护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收效明显。采取新型物流运输配置后,每年可减少汽车货运材料消耗1000万元。该公司还在火车物流运输中采取托盘运输工艺,减少草棒、草垫、加固货物费用,每年可节约成本500万元。
汽车尾气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一个主要原因。该公司通过汽车尾气检测站,定期对车辆尾气进行检测跟踪,及时维护、更新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努力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量。
“绿色水源”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降低用水消耗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武钢能源总厂对冶金综合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出“管网重组、分质供水、浓盐水外排”的总体对策,开发出微絮凝过滤双膜法脱盐组合工艺、回用水管道腐蚀预防方法,强化废水处理工艺,制定出加强用水管理、加强环保设备维护等14项管理方法,增强北湖、工业港两座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能力。
采用新工艺和管理流程后,该厂今年上半年回收利用中水6195.4万吨,同比减排COD(化学需氧量)123吨,为武汉市水资源管控和COD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武钢联合焦化公司积极落实减排指标,催生出6项循环排污水再利用工程,目前正在稳步实施推进中,每月可回收利用21.6万吨污水,用于炼焦生产工艺,为提高企业污水循环再利用水平探索了宝贵经验。
“绿色管控”从除尘灰中“淘金”
武钢炼铁厂和炼钢总厂是武钢粉尘防治的重点单位,他们通过制订环保计划、强化现场管控等措施,努力做好环保减排工作。
针对除尘设施维护难度大、除尘系统与风量不平衡等问题,炼铁厂首先对1号~8号高炉原料除尘管道进行更换、焊补和疏通,有效解决了管道磨损堵塞的问题。同时,该厂还将易磨损部位的布袋长度变短,对几座高炉的原料除尘器结构进行改造,减轻布袋磨损,提高除尘器运行率。截至目前,该厂除尘设备同步运转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收灰1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万吨。
炼钢总厂通过强化减排管控模式,每月对现场环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考核并下达整改通知,每周深入到各分厂主动查找环保工作中的不足,今年3月~6月份回收除尘灰7969.63吨,交由相关单位作为生产原料再利用,创效103万元。
“绿色工艺”变废为宝
矿渣微粉工艺以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为原料,将高炉水渣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矿渣粉,使其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
武钢原来的高炉矿渣未经深加工,仅作为粗级原料直接外售,经济效益低下。为提高矿渣二次利用附加值,2011年,武钢与国外公司合资建设12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并于同年年底顺利投产。该项目年可利用矿渣1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6万吨、粉尘534吨、二氧化硫273吨,并实现微粉销售额2.3亿元、利税5500万元,是典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项目。
据了解,武钢下属的金资公司于2012年4月26日上马180万吨微粉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2.84亿元,将矿渣微粉生产规模由120万吨扩大到300万吨,最大限度地实现二次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将绿色建材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