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为了“电子称飞车”的事,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烧结厂的“钟首席”和“刘专利”杠上了。
“钟首席”是钟强工作室负责人。40出头的他是武钢烧结厂二烧丁班工长、厂首席烧结技师、武钢大学特聘讲师。“刘专利”大名刘忠,是车间副主任,80后的他曾获国家专利6项、技术成果奖励4项。
3月初,武钢烧结厂二烧车间在生产组织上遇到了一件“十年不遇”的事———那天,中控岗位职工从电脑监控画面中发现,大烟道负压急剧升高,烧结机料面偏红。工长马上判断是“焦粉配入量忽然增加”,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了总价值超过20万元的皮带烧损报废事故。他们事后分析,是由于仪表死机、信号转换错误等原因,配料电子皮带秤未听指令“失信”了10分钟的结果。
烧结车间要先将各种原燃料、熔剂按计算好的配比配料、混合、制粒后,才能布料到烧结机完成烧结过程,配比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化烧结企业,中央控制室只须设定好原料配比值,配料电子秤就能自动计算称量,完成配料过程。发生这样的程序故障,实属罕见。
如何才能鉴别出称量仪器的分毫之差,并及时示警?“钟首席”、“刘专利”当起了程序设计员,15天内必须拿出方案。
他们带着工作室其他成员,每天蹲在现场,收集、比对矿槽料位变化数据,很快拿出了《辨别配料秤异常的五步观察法》初稿,得到了专业人员的赞许。
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他们在中控电脑画面上新开设了电子称小皮带运转频率、下料量设定值与反馈值数据窗口,当一分钟之内持续30秒或出现3次实际值超过设定值时,画面将出现报警窗口,同时制作出不同槽位时电子秤下料变化的趋势图,便于岗位职工及时准确地判断实际下料量是否异常。
“费这么大劲,值吗?”有职工问他们。
“有用就值。”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类似的事故,他们就想办法给程序“打补丁”。为了以防万一,他俩重返现场,仔细排查,回来后根据经验各自设计“跑焦粉”的生产应急预案。
预案亮相后,“刘专利”和“钟首席”就预案中的若干条目内容杠上了。其实,他们都是好脾气,在车间从来都没和人红过脸。几分钟后,争吵声平息,他们达成了共识,又开始说说笑笑了。一直在门外听着的车间主任陈宝军笑着走了进去说:“你们这是杠上才能开花哟。”
陈宝军用金钱“衡量”了他们这段时间的辛苦:“跑焦粉”10分钟,烧结机要转15辆台车,每辆台车装10吨料,就产生了150吨废品,每吨烧结矿的加工费是130元,一次就可以节约1.95万元。
“只要修改后的程序‘守信’,我们宁愿不要这个降本功劳。”说着,钟强和刘忠爽朗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