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财经研究院/一财全球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联合举办题为“亚洲和中国经济展望,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复苏”研讨会。
研讨会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中国的经济复苏力度是全球最快的,摩根大通近期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的增速预测(从1.3%到2%),其余全球各国基本上都是负增长。
重阳投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谈论当前中国疫后的经济复苏,不能忽视在疫情发生之时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宏观背景——疫情发生前,中国3年的经济、信用下行周期就已结束,上行周期来临,这主要是指过去两三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的大背景。“但由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上行的过程被打断和推迟了,所以后续中国经济V型的反弹、复苏可能比大家预测的要更加强劲。”他称。
二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强劲,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经济迅速的V型反弹可能已经结束,未来经济回升步伐或将转向温和。
“只不过未来经济向上的斜率会发生变化,因为中国毕竟是从一季度GDP萎缩6.8%的’大坑’里爬出来的。”他表示,“如果对西班牙流感等过去一百年的史诗级全球大流行病进行分析,疫情后的经济修复是相当有规律的——消费先遭遇重挫,之后开始逐步修复,但修复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停滞,因为在疫情结束后很多人失业,或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还长期处于低位。所以消费的修复往往要经历非常痛苦、甚至长达一年的时间。”
此次亚洲经济的复苏成为全球亮点,未来亚太经济的合作互动将愈发紧密,人民币国际化也将迎来新一轮机遇。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认为,当前全球处于第三次“寻锚”阶段。第一个锚是1945年确立的原始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个锚则是1985-1987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版,2008年的危机实际上开启了全球货币体系的第三次寻锚。如果按照历史惯例,每一次找锚大约需要16年,而这次找锚的过程才刚刚过去8年,未来还需要8年时间在黑暗中探索。尽管当前美元霸权地位反而因“美元荒”而进一步凸显,但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在3月一度创下0.32%的新低,加之美国当前无限QE、增发货币,这对美元的地位提出了长期挑战。
SAIF执行院长张春表示,“由于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人民币离岸市场也不可完全依赖香港,建议上海建立和香港类似的高端金融市场体系,做一个人民币计价的体系,比如在上海自贸区的临港新片区实现自由兑换,但同时与境内隔离、缓慢开放。通过有限的隔离,控制阀门开关,但这个阀门肯定不能一下子开、一下子关,要有一个渐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