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聚力“六稳”“六保” 央地全力攻坚冲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0  来源:兰格钢铁网  浏览次数:711
 
核心提示: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各方已经开始发起全年攻坚冲刺。记者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重点省市六稳情况通报会商会
 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各方已经开始发起全年攻坚冲刺。记者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重点省市“六稳”情况通报会商会议,调度十余省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六稳”任务落实进展着重分析落地堵点难点。地方层面也纷纷密集调研谋划,对照年度目标,将时间表任务书再细化,确保实现目标。

专家指出,前7个月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持续发展,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下半年经济政策路线图已然明晰,接下来要在“六稳”“六保”落实落细方面再加力,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召开重点省市“六稳”情况通报会商机制视频会议,调度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辽宁等省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已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实施效果,着重分析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据悉,在会议上,各省市建议,要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地,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努力稳住市场主体。

今年以来,伴随“六稳”“六保”相关举措的落地,相关的政策效应已经显现,多项经济数据呈现“暖意”,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复工复产逐月改善。不过,业内指出,完成全年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剩余的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依然需要精准加力,乘势而上,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态势。

记者了解到,当前,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在内,都在密切关注政策落地的情况,对企业运行情况、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进行再摸底再分析,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在地方层面,近日,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多地也密集召开“六稳”“六保”工作推进会,精准研判当前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将时间表任务书再细化,向全年目标奋力攻坚冲刺。

从地方部署的重点来看,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扩大内需成为下一步重要发力点。此外,着眼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善营商环境,也成为地方下一步的重点。

例如,辽宁省委、省政府8月17日召开的落实“六稳”“六保”工作推进会指出,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狠抓中央部署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尽早开工投产、达产见效。要真情实意帮扶企业,落实好中央助企纾困政策,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

山东省全省发展改革系统视频工作会议指出,一方面,要坚决咬定“六稳”“六保”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不放松,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另一方面,要全力攻坚,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具体包括突出项目支撑,集中增强投资拉动力;突出消费拉动,切实激活内需潜力;突出动能转换,加快筑优产业生态等多方面举措。

河南省上半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视频会议强调,继续发挥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等专班作用,加强要素资源保障,扫清堵点难点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全年投资目标。

专家指出,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指明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标方向已经明确,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的成效加快显现,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辟了路径。

国家相关部委也已明确政策路线图,相关举措紧锣密鼓实施推进。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已超1.5万亿元,一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加快落地,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全部直达市县基层……政策集成效应加速释放,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

“下一步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抓好,把保市场主体的关键点抓好,释放出中国经济的强大能量,尽快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当前更加精准分析政策的效果和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是更好谋划下一步发展,优化下半年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一步,要坚持两个方面,一是问题导向,抓痛点、难点、堵点,二是将短期的政策、纾困企业的临时举措和市场主体中长期发展结合,帮助企业转型,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仅着眼当前,还要兼顾长远。

在他看来,未来处理好三个关系非常重要:一是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三是新发展动能和传统动能的关系。稳就业、保住市场主体仍是当下非常重要的方面,此外,要保住民生底线,这需要精准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主体。更宏观长远来说,则要将体制改革和积极政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经济参考报)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