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吨之后,中国粗钢供需体量继续扩大成长的依据在于:
1.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努力,中国基础设施规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发达国家差距正在缩小,但即便如此,依然还存在很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在民生领域、区域发展方面,都还有很大很有发展潜力。除传统基建之外,近些年新出现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产生消耗巨大数量的钢铁需求。
2.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背后需要大量钢铁支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最终商品消费水平,以此扩大内需,实现双循环,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引擎,是中国一项重大战略调整。而这项战略实现的背后,则需要巨大数量的钢铁需求。这是因为,从基本生活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看,无论是住房面积的增加,出行条件的改善,医疗、养老、食品等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更上一层楼,其生产建设背后,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机械设备,换言之,需要巨大数量的间接钢材消费。人们衣食住行的规模有多大,其背后的钢铁间接消费就有多大。
城乡居民的最终商品消费方面,目前我们与发达国家亦存在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美国人均消费是我们15.2倍,美国人均住房面积是我们1.7倍,美国人均医疗支出是我们17倍,美国博物馆、图书馆是我们5.4倍。现阶段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80多辆,刚达到全球平均数,远低于发达国家500辆~800辆的水平。
即便是在我国的中心城市,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旅游等民生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也不小。比如目前上海人均拥有的体育馆是纽约的1/5,上海人均拥有的养老设施是日本的1/3,上海人均拥有的小学数是纽约的1/5。在上述民生方面要追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就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产生更大数量的钢材消费。
3.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中国钢材巨大需求。放眼全球,同样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空间,将会达到数十万亿美元。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全球最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巨大基础设施建设缺口,特朗普就提出要用1万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目前因为多种因素制约难以实现,可早晚都会实施。这确实是未来中国钢材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
由此可见,中国钢材市场消费不会在10亿吨后裹步不前,由此产生巨大的资源供应需求,以及相关冶炼原料、能源与物流的巨大需求。有些方面,更是需要未雨绸缪。对此,不可再次出现战略性重大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