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经开区,投资22亿元的聚力军民两用高端特种焊接材料项目开始试生产。这家企业焊丝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
聚力新材料科技(日照)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吉春说:“现在每个月产量大概在6000吨左右,内贸外贸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我们的项目是边建设、边设备安装、边进行投产。”
引进聚力焊接这样的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日照看重的不仅是项目本身的价值,更在于它对全市产业体系的粘合效应。这根被称为“钢铁针线”的焊丝,串起了日照钢铁和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支柱产业。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四部部长张宗顺说:“聚力公司每年使用钢材大概是40万吨,可以就近从山钢、日钢采购,同时,也可以就近为长城、中兴、五征三大车企提供高端焊接材料,实现产业链协同共赢。”
让钢铁、汽车两大产业改变过去的单打独斗,链条合二为一,是日照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攻坚的工作。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引进一批像聚力焊接这样的“补链”项目,还需要让他们之间进行更多直接的合作与对话。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与两大车企的对接中,日钢就碰了壁。
日钢集团汽车用钢销售公司总经理高立永说:“我们这个材料决定了主机厂不直接采购,应该是它的相关一级配套、二级配套来采购,如果说它的配套不建,从外地来采购的话,那我们这个材料在本地之间就失去了优势。还有一个,像长城、中兴的进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般周期需要两年左右,对接需要非常深入。”
不仅是日钢这样的供应商。经过多方调研,当地政府发现,两个链条上的企业要走在一起,都需要解决一些各自的需求。
日照市工信局副局长成波说:“企业之间深度的融合,譬如说一些产品,一些量身定做方面,能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第二个从政府层面上,他们希望解决一些政策保障。”
为推进产业链融合,日照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供需对接促进本地产业链式集群发展行动,出台政策对企业匹配产业链供应的技改提供财政补贴。此外,市政府还多次牵头召开座谈会,相关企业聚在一起,当面谈条件、促合作。
日照市副市长高月波说:“我们在这一个全产业链条中,大家都在这个地方,其中两个业态,第三个业态都有了,我们如何继续优化这个业态,把它提升地挖掘出来,拉长产业链、健全产业链,做粗产业链。”
有了政府的推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正在筹备30万辆整车投产事宜的日照长城威奕汽车有限公司,决定联手当地政府再建一个长城汽车配套产业园。
日照威奕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元说:“在我们厂区的北边,规划了一个1000亩的产业园区,主要是吸引我们的外省和外地市的(配套企业)进入到我们园区中来。第二步走是让我们日照本地的企业进入到长城的配套体系,目前已经完成了山钢13个型号、两个制件的认证工作。”
看好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潜力,园区刚刚完成规划,就有总投资10亿元的6个配套项目签约。在周边,总投资21.5亿元的7个自主配套项目也已落地建设。此外,在岚山区,14个钢铁及钢铁配套产业项目正在施工,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20亿元。
日照市工信局局长刘汉营说:“十四五时期我们的钢铁产业要达到3500亿的产值规模,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能够达到1000亿的生产规模,搭建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体系,能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