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0年发展,我市钢铁产业已基本形成“铁矿石采选—炼铁—炼钢—轧材—钢铁压延加工”较完整的产业链,以新钢公司和渝水区为核心的新余钢铁和钢材加工产业集群是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渝水区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试点区。
“支持新钢就是支持新余,支持新钢胜过支持新余。”八届市委换届以来,我市提出新钢兴则新余兴、新钢强则新余强的战略定位,把支持新钢公司跨越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发展新余工业经济的首要工作来抓。
全力扶持龙头、培育新余钢铁航母
2017年,在充分调研和谋划的基础上,出台《支持新钢公司跨越发展三十条措施》,新余与新钢公司共谋发展开启崭新篇章。新钢公司借助政策东风,再次驶入发展快车道。经过三年多实践,新钢公司营业收入翻番、建成花园式工厂等目标基本实现。尤其是今年以来,新钢公司克服疫情困难,保持连续性生产,产值效益持续上扬。1-10月,新钢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经济效益位列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第一方阵;预计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相比2016年实现四年翻番。新钢公司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带动本地企业发展,通过设立带钢配销平台,实现产销无缝对接;给予新余本地相关企业优惠的销售政策;搭建中小微终端用户订单直通平台“拼单单”,保障用钢企业需求,为相关企业节约采购成本1100多万元;充分利用新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人才和技术优势,为本市企业开发新产品 9个,满足了不同终端用户个性化需求。
推动地企合作,延伸做粗钢铁产业链条
为推动钢铁产业链式发展,我市聘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了《新余市用钢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主攻“金属制品、优特钢带、钢结构,电工钢(电机)”四大产业集群,为新钢钢材本地消耗率从20%提升至50%以上提供了具体路径和方法。在新钢公司龙头和地企合作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新鑫材料、新冀动力、镕诚杰、优特钢带配送、联天钢构等一个个钢铁深加工项目相继落地。我市在金属制品、优特钢带、钢结构和电工钢优势逐步增强,优质冷轧窄带钢产能约占全国25%左右份额,钢绞线产品占据国内约10%的市场份额。1-10月份,全市108户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6.4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预计全年我市钢铁产业营业收入将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亿元。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助力钢铁产业集聚
为推动新钢公司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渝水区规划3000亩土地,与新钢共建“新钢工业产业园”,作为承接非钢产业的发展载体,全力打造新余钢铁产业的升级平台。配套建设市生态环境产业园,解决危废、建筑垃圾和工业固废处置问题。设立总规模为10亿元的钢铁产业创新引导基金,其中新钢公司出资比例70%,市投控集团出资比例30%,作为用钢规划产业招商和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为推动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我市集中一批热处理、喷涂电泳、模具等公共服务平台。谋划已久的高新区电镀集中控制区(电镀产业园)明年2月将建成运行,正着力建设“区块链+带钢供应链平台”和线材集中酸洗磷化平台,为新钢下游带钢和线材企业落户提供公共服务。新钢公司还拟建立钢铁产品检测、设备维修等平台为广大下游企业服务。当前,我市抓住全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大良机,扎实推进袁河三级航道开发和港口建设前期工作,按照四级航道标准,三级通航能力预留的总目标强力推进,用3到5年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彻底改变赣西地区无水运的现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推动绿色工厂建设,厂城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2016年以来,为推进节能减排,新钢公司先后实施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煤气综合利用高效发电、综合料场智能环保易地改造、4.3米焦炉环保节能升级易地改造等重大节能减排项目,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绿色环保、生产高效两大核心难题。三年来,新钢公司全力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清洁工厂建设,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全面升级公司生态文明水平,新钢公司厂容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到了“室内窗明几净、室外鸟语花香、厂区天蓝地洁、周边水清草绿”。通过改造,堆积数十年、尘土飞扬、杂草丛生占据新余西大门显著位置的渣山成为花草遍地、景致优美、富含钢铁文化底蕴的袁河公园,宛如新余城区西大门的一座巨型盆景。将新钢公司规划与城市规划对接,铁山区、路东区、环山区、路南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相继开工,原来厂区周边凌乱、公共设施匮乏的生活小区,被整齐分隔成一个个道路、绿化设施齐备,明亮通风、布局合理的高档住宅小区,厂城融合发展新余模式初见成效。
新时代,新征程。未来五年,新余将顺应全球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重构形势,把握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全面实施“支持新钢跨越发展新30条”,全力支持新钢公司实施“转型升级千亿倍增计划”,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钢铁企业,同时在增进共识中双向发力,发挥借助钢铁龙头优势,继续深化地企融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强度,提升全市钢铁产业层次,促进新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