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看来,RCEP开辟了中国与东盟、韩国、日本、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新的合作局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南研究院院长、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则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经过这些年自贸区战略的推进,自贸协定利用率不断提升。这次RCEP协定的签署,使得社会各界对自贸谈判和自贸协定的关注度大大提升,对更加高效地利用好自贸协定起到了推动作用。”
实施原产地累积规则的红利
会议指出,目前协定条文司法审查、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承诺表转换方案制定已完成,原产地累积规则实施技术准备取得实质进展,对协定涉及的701条约束性义务85%已做好履行准备。下一步,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是充分认识实施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利于降低享受关税优惠门槛、促进区域内贸易合作、稳定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抓紧推进国内相关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原产地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引,完善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技术准备,确保协定生效即可落地实施。
霍建国认为,原产地累积规则是RCEP的一大突破。“其他的自贸协定都有原产地规则,但是用累进这种统计方法的只有RCEP。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这个突破对于进一步促进投资是有非常积极作用的。”他称,“在其他国际贸易协议中,任何一个国家到某国来投资,该国在增值部分都有要求,比如必须达到30%或40%或更高。”
“但原产地累积规则意味着,其他国家来某国投资之前,这个产品无论是最终产品、半成品还是一些大的散件,如果在协议的其他缔约方国家已经有过增值加工的步骤,这样就可以累计计算,这实际上是方便了跨境投资。”他解释道。
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健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RCEP的签订有许多收获,但如果一定要排先后顺序,他认为是原产地规则中的区域成分累积规则。
“区域成分累积规则意味着厂商可以从区域内采购原材料,只要在区域内采购的比例达到40%,该产品就可以被视为区域内原产,从而享受优惠安排,可以自由流通,那就不需要从区域外采购了。”管健称,“实际上,区域成分累积规则产生了一定的排他效应,区域外的一些产业可能就慢慢地被排除出去,大家更多地愿意在区域内进行生产和采购,这种附带的结果是,大家也就更愿意在区域内进行投资。”
“比如我想投资一家企业,既然这个区域内都是零关税,那我就更倾向于把投资放到这个区域内。区域成分累积规则产生的最大正向效应,就是带动了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这是区域贸易协议对区域内每一个经济体的最大好处。”他解释道,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子产业。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在电子产业的中间产品生产中占比非常大,70%以上的全球电子产品中间品都是在这一地区生产出来的。这种情况下,RCEP的区域成分累积规则会进一步地整合中间产品的生产。
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会议指出,二是适应协定实施后更加开放环境和竞争更加充分的新形势,对标国际先进产业水平,梳理完善我国制造业质量标准、规则等,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围绕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做好提升标准、完善规则等相关准备。
加强部门协同,对照协定规定抓紧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政策,选择重点领域分行业制定实施方案,并推动成员国加快开展关税承诺表转换、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转版、原产地规则实施指引磋商,为协定生效实施做好制度保障。
三是加大协定实施相关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熟悉协定规则内容和成员国关税减让情况,熟练掌握原产地证书申领程序、证明材料等要求。引导企业增强转型升级紧迫感,增强专业精神和精益求精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本领。
霍建国认为,在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方面,RCEP主要是通过双边贸易和投资,引入了一些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可能会推动产品质量升级转型,因为有些产品是我们的强项,但有些产品不一定是我们的强项。如果商家要出口,就要适应这种开放的竞争,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