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特征看,中国钢铁让世界更美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另一方面,它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革命,执行着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打造全球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示范,积极实践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新创在日前举办的“2021(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表示,从2000年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持续针对行业低碳发展“热焦难”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全程参与了近年来钢铁行业的一系列重大低碳领域政策、标准制定及前沿技术跟踪工作。目前,受相关部委委托,正在开展关于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研究,编制《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超大规模的内循环市场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钢铁生产经营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
李新创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钢铁工业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着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十四五”时期,仍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为主线。同时,要通过适度调整政策、创造新的需求,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推动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二是推动新的技术进步。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拓展创新投入的社会化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钢铁工业创新发展,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三是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构建分工协作、有效竞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四是建成安全的供应链。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建立长期、稳定、多元的铁矿石供应保障体系,实现资源供给的安全和稳定。五是构建繁荣的生态圈。促进钢铁产业与上下游产业、配套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形成健康、稳定、有序、繁荣的钢铁生态圈;同时,构建面向全球的国际产能合作。
钢铁行业是各国关注的重点碳排放行业
“从全球范围看,钢铁行业每年直接排放26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总量的7%,超过了所有公路货运的排放量。”李新创表示,钢铁行业在碳达峰行动中至关重要,钢铁企业是落实碳达峰的最终责任主体。
李新创分析认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总体来看,钢铁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行动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推动绿色布局。科学优化生产力布局,切实改变“北钢南运”的现象。京津冀地区,大幅压减长流程钢铁产能;重点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长流程工艺集中且生态环境重点地区,合理布局发展短流程炼钢。严禁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加大长流程减量置换的比例,完善相关产能置换政策要求。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以全生命周期为评判标准,大力发展高强高韧、轻量化、长寿命、耐腐耐磨、耐疲劳、耐候等钢材产品,实现产品绿色化发展。
二是节能及能效提升。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中国钢铁企业数量多,通过在钢铁行业普及成熟可行节能降碳技术,以及采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将较大程度提升整体低碳发展水平。开展碳排放信息管控平台建设,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装备智能化管控等。
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鼓励短流程电炉钢发展,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鼓励先进电炉钢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电炉短流程钢生产效率,提高转炉废钢比是降低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实现多能互补,是钢铁工业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补充手段。
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钢铁生产能源加工转化功能,构建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推动钢化联产,鼓励实施钢化联产,打造钢铁、焦化间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通过氢能冶炼、电解还原、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生物质能利用等实现深度脱碳的途径。
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保障。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环境协同治理、构建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