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项目所需钢材水泥情况来看,同样印证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如火如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3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470.68万吨,比上一旬减少280.21万吨,减幅16%;比上月底减少170.40万吨,减幅10.38%;比去年同期减少335.98万吨,减幅18.6%。4月初,太平洋证券发布数据显示,旺季来临,水泥企业出货加速好转,目前全国库存低于五成。
据记者梳理发现,多地迅速行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奋力实现“开门红”。今年以来,已有安徽省、陕西省、福建省、甘肃省等多地组织召开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积极布局稳投资。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多个省份推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将有助于拉动投资加速回升。今年以来,经济延续了稳定复苏态势,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助力今年投资和经济稳步回升。同时,这些项目多数科技含量高,有利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不仅有利于拉动短期经济,还有助于调结构、补短板,为经济中长期发展积蓄动能。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要释放四大信息。一是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比较旺盛;二是政策层面非常重视投资的关键作用,逐步通过扩大有效投资供给,带动相关上下游领域增长;三是消费潜力将得到逐步挖掘,新兴消费动能得到释放;四是民间投资活力逐步释放,在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随着政策、资金逐步到位,社会资本也将更加活跃。
资金支持方面,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专项债券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1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7700亿元。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化债券资金使用,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徐光瑞表示,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扩大有效投资,金融支持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二是设立专项融资资金,配合开发供应链融资、无形资产质押等新产品。三是鼓励债权、股权等直接融资。
梁婧表示,今年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做好资金的保障和支持。二是注重投资方向,着力推动有助于支持满足消费需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投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