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呈现如下特征: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让世界更加美好,并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
从发展周期维度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可以分为数量和高质量两个时期,当前已处在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时期的重组阶段和中间过渡的强化环保阶段三期叠加阶段,正在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未来将以低碳统领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
自去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生产持续高位运行,钢材消费快速增长,钢材贸易发生新变化,企业利润水平明显好转,但是铁矿石价格仍保持在高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投资形势、政策导向、主要下游行业用钢需求等因素,预计短期内钢材需求高位徘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钢材中长期需求量将呈缓慢下降态势。
“十四五”钢铁原料供需形势分析
铁矿石:国内供需方面,我国铁矿石需求量巨大,国内资源无法满足需求,主要依赖进口解决。近期高矿价对国内矿生产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近年国内大中型矿山产量基本稳定,受矿价影响较小;多数小矿山由于环保原因,重启困难。预计2021年国内矿产量将小幅增长,但增幅有限;“十四五”期间国内原矿产量将稳定在8~9亿吨之间。进口方面,铁矿石进口量主要受中国需求总量、国内矿产量及贸易商贸易行为影响。考虑国内控制钢铁产量非正常增长、环保持续加严、碳排放成本逐步纳入考虑以及废钢替代趋势,预计“十四五”期间进口矿量仍将维持10亿吨以上水平,随着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矿价将在2022年后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炼焦煤:国内供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炼焦煤产量约占世界炼焦煤总产量的60%。进出口方面,2020年我国进口炼焦煤7256.9万吨,同比减少2.6%;出口炼焦煤87万吨,同比减少37.9%。由于国内优质炼焦煤资源缺乏,从长远来看,国内不会鼓励炼焦煤出口,炼焦煤出口将保持较低水平。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炼焦煤生产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但以国内供应为主、国外供应为辅的供应格局不会变化,仍将保持炼焦煤净进口态势,炼焦煤价格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将波动下行。
废钢资源:国内供需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废钢资源产生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基本形成了工业化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同期,我国钢铁企业废钢资源消费总量整体呈上升态势,自2016年以来年均增幅8.2%。预计在国内废钢资源产生量远未达到足够充沛的情况下,近几年国内废钢资源供需将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进出口方面,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已于2021年初放开,国内废钢资源将得到一定补充。从近期来看,我国再生钢铁原料较难出现大规模进口,无法改变国内废钢的供需格局。但从长远来看,加大废钢应用对于我国钢铁行业缓解铁矿石供应压力、推动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社会钢铁积蓄量持续快速增长,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进一步快速增加。
合金矿:锰矿方面,我国锰矿供应仍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预计2021年国外锰矿供应有望保持小幅增加,全球市场仍处于供需相对平衡、价格总体平稳的态势;国内锰矿产能难有大幅提高,以进口矿为主的趋势难以改变。铬矿方面,我国铬矿供应基本完全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接近100%。预计2021年全球铬矿供需基本平衡的趋势还将继续,铬矿仍将是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矿种之一,在全球疫情大体平稳情况下,预计铬矿进口量价将有所回升。镍矿方面,我国镍矿供应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镍矿进口量将较2020年明显提升,进口来源主要以菲律宾为主;伴随需求增加,镍矿价格也将呈上涨态势。
总体来讲,我国钢铁原料国内产能有限、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集中、权益矿比例低,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钢铁高质量原料保障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钢铁行业需要重新审视原料供应链、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以长期、高效、稳定、多元为目标,加快构建高质量原料资源保障体系。
在供应侧,我国钢铁行业应以保障原料供应链稳定安全为出发点,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原材料保障格局:国内矿要稳产量、调结构、高质量,进口矿要建网络、保渠道、长期高效,权益矿要拓资源、基地化、可持续,贸易体系要控风险、促发展、平稳安全。另外,还应通过内外矿共同利用、形成战略供应链、保证一定权益矿比例、加强海外多资源基地建设、针对附加值高的短缺矿种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加强铁矿运输通道风险防范、利用并完善原料金融贸易体系及相关衍生品等路径,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资源保障渠道。
在需求侧,针对目前铁矿供需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我国钢铁行业应把握兼并重组窗口期,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同时,应着力推动工艺技术低碳转型,减少传统原料需求。
在服务保障方面,我国钢铁行业应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进一步强化政策配套、信息收集、金融保障,并适时考虑建立战略资源的储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