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产业政策 » 正文

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需加大政策供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2  来源:兰格钢铁网  浏览次数:1939
 
核心提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专家认为,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大政策供给。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专家认为,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大政策供给。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占全国15%左右,是落实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目前,碳交易试点的钢铁企业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碳试点地区的钢铁产能仅占全国16%左右。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对行业制度配套的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如果率先实现碳达峰对其他工业具有示范效应。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将运用市场力量实现碳的资源配置,经济手段将作为行政力量的补充。

今年以来,中国宝武等特大型钢企陆续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实现减碳30%,2050年实现碳中和。

“碳排放权交易将产生大中小钢企利益再分配。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中小钢企则面临环保成本及产量受限的双重挤压,未来二氧化碳排放超过配额的企业将需要从交易市场购买配额,这种局面下中小钢铁企业成本会进一步抬升,而大型钢铁企业长期以来的环保优势将转化为成本优势。最终将促进钢铁产业摆脱粗放竞争的格局,提升产业集中度水平。”罗志恒说。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推动钢铁行业进行低碳冶金的技术升级。就短期而言,国内钢铁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及产能压缩的双重压力,对利润有比较大的冲击。就长远看,率先完成低碳冶金技术的钢铁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6月18日举行的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及氢冶金应用技术高峰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强调了低碳冶金技术创新研发的重要性。他提出,瞄准低碳零碳目标,多家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采取行动是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也是我们所倡导的。在钢铁低碳领域寻求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全球钢铁合作必不可少。

罗志恒表示,从国内来看,我国钢铁低碳转型面临较大挑战:一是在能源结构上,我国钢铁行业长流程工艺占比远远高于海外,煤、焦炭占能源投入的比例较高,转型的基础薄弱;二是在技术上,海外地区低碳、零碳炼钢技术研发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可为我国钢铁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三是在总量上,我国是钢铁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革命性的低碳工艺的推广离不开国内市场认可。

“从国际来看,全球钢材生产与消费失衡短期仍将延续,考虑到我国超过20%的国内实际碳排放是由其他国最终消费,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钢铁企业有动力将产能转移到碳容量较高、排放成本较低或者是尚未有降碳减排规划的海外地区,这种产能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转移了碳排放,还需要加强国际产能与技术合作,才能实现全球钢铁低碳转型。”罗志恒说。

丁臻宇表示,削减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技术是关键,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突破性低碳技术支撑能力仍显不足。需要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加大对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示范应用及推广,全球钢铁合作必不可少。

罗志恒认为,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大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给: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目标分解,尽快将钢铁行业降碳行动方案落地,避免长期目标短期化,科学把握工作节奏;二是保障铁元素供应,鼓励废钢、钢坯原材料进口,鼓励电炉短流程炼钢产能置换;三是优化燃料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氢能炼钢等低碳技术提供政策支持;四是完善指标监测体系,将生产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统筹纳入产能约束机制,引导钢铁企业打造综合竞争力。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