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我省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培育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让企业做“盟主”,使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作为老工业基地,钢铁工业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钢集团作为具有116年悠久历史的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要素集聚的资源优势,不断创建富有产业特色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打造高效协同的复合型、创新型、紧密型产学研创新联盟。在实际工作中,本钢集团本着“注重实效、面向未来、开放协同、共享发展”的宗旨,依托“5+1”工作格局和“1+4”重点任务,围绕钢铁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能源环保、资源利用、智能制造等方面与联盟成员单位深入开展研究与合作,实现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共同为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企业当“盟主”,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本钢集团充分利用高校等科研院所在钢铁冶金、高端材料制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专业化高水平技术人才在相关领域的综合资源优势,推进构建“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并于2月25日召开联盟成立大会。目前,按照联盟工作计划,本钢集团已完成8家高校院所的项目对接。3月份,本钢集团科技创新部组织集团有关厂矿单位,在能管大楼召开本钢集团-东北大学“数字钢铁暨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项目对接会”。4月份,信息化部在板材炼钢厂举行“数字本钢,智造强企”推进会,邀请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和冶金学院教授参会并作主题讲座,通过签订合作协议、邀请高校院所来本钢对接、带队到高校院所对接、项目点对点对接等方式,不断构建钢铁工业科技创新平台,目前,本钢集团与联盟成员单位共计对接40余次,涉及项目86项,拟确定合作项目21项。
以项目为支撑,赋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联盟通过项目支持,进一步为钢铁产业赋能。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及其团队牵头,拟联合鞍钢、本钢、凌钢等共同申报“数字化、智能化钢铁”重大专项,已获得政府资金支持。钢铁企业各家选取2~3条示范线,其中,本钢集团积极与王国栋院士及其团队交流对接,选择板材、特钢系统等全流程生产线,在全工序链条上进行顶层设计合作,进一步加快“数字本钢、智造强企”进程。同时,本钢集团积极参加由东北大学牵头的“面向重点原材料行业的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体,共同参加国家工信部2021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原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投标,为国家绿色发展贡献钢铁力量。此外,科技创新部还组织与多家联盟单位联合申报省科技厅“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申报指南”项目5项。
以产品为导向,加快创新项目成果转化。本钢集团科技创新部和板材研发院按照联盟要求和本钢集团整体部署,以对外合作开发项目为切入点,聚焦钢铁行业战略性、前沿性、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加快创新项目成果转化。目前,联盟首批重大项目,本钢项目“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研究及其在钢铁行业应用示范”被列为省科技厅公开发布的首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在经过前期本钢集团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等单位多次进行技术沟通和交流,最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确定为揭榜单位,双方对相关技术难点、工艺过程、实验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及探讨,确定了技术工艺路线及实验方案,目前正在进行揭榜合同审核与签订工作。同时,联盟签约示范项目“热轧抗氧化免涂层热成型钢产品开发”项目的工业化试制产品——热轧抗氧化免涂层热成型钢HRCF-01已经完成炼钢-热轧-酸洗-EPS工业试制进程,现在已进行到样片热平模试验阶段。热平模试验后,该钢种将继续完成热成型钢的焊接、高速拉伸、涂装胶粘等对应汽车应用的一系列产品性能测试,从而能够为今后面向汽车主机厂的产品应用推广提供详实的钢种应用数据包。这些项目的成功转化,将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本钢集团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