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推动低碳发展
中国提出的“30·60”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生产、消费、技术、经济、能源体系的历史性革命。相较于前两次的目标,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更加雄心勃勃,充分体现中国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彰显大国担当,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与高度赞誉。
聚焦“双碳”目标任务,中国低碳发展正在行动。中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重申并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要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已经正式启动,国家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及措施陆续出台。
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
钢铁行业作为中国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在“双碳”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机遇来看:低碳发展将促进中国钢铁行业构建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将助推工艺流程结构优化,将推动行业技术革命,将促进行业智能化升级,将加快推动多产业协同,将协同促进环保治理,将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将助力行业低碳标准化工作。
从挑战来看:中国钢铁行业存在能源资源禀赋、产量大、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问题,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目前大多企业处于低碳发展初级阶段,技术、人才等基础能力薄弱,不同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工艺流程结构优化仍面临障碍,而且绿色设计产品覆盖不足。
数字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与展望
近期,中国钢铁行业和企业以数字技术赋能,积极开展低碳发展有关实践。例如,通过搭建减污降碳增效平台,实现管理提升;通过建立燃气预测与调度优化系统、智能钢轧一体化系统,促进节能降耗。
现阶段,中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对数字技术的需求空间很大。目前,钢铁碳排放监测核算/报告/核查体系(MRV)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难点,数字技术将有助于大幅提高碳核查的准确性、时效性、经济性和预判性。以C+4E为核心思想构建的钢铁生产全过程碳排放智能管控平台,亟需完善基于数字技术的碳排放数据库,从而才能发挥其为行业服务的功能。在开展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时,也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对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做出更好的可视化呈现。
当前,数字技术加速集成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具规模,计算网络化、网络智能化、传感智能化深入发展,极大激发了先进计算、高速互联、高端存储、智能感知的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力。中国钢铁将借助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动节能降耗、能效提升和系统减碳,在区域、行业、企业层面着力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