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铁产业发展宏观环境与阶段特征
当前,全球经济运行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正在深刻重塑经济运行轨迹;二是数字技术将重塑经济形态;三是各国将愈发重视制造业回流和产业链重塑。在这种背景下,疫后的中国经济也发生了新变化,促进消费成为一项中长期挑战,降碳成为“十四五”国家重点战略方向。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在供给端,随着粗钢产量压减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国内粗钢生产将保持低位运行态势。在消费端,预计2021年我国钢材消费需求与2020年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
对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地位及所处的发展阶段,首先应有正确的认识。我国钢铁产业具有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属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让世界更美好、是国内最具全球竞争力产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五大主要特征。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正在向高质量时期的低碳阶段演进,将以低碳为统领重塑发展新格局,未来应在形成新供需平衡、推动新技术进步、打造新产业格局、建成安全供应链、构建繁荣生态圈这五个方面下功夫。
2、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步入“十四五”,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七大关键问题做好有关工作:
一是产能产量双控。我国钢铁产业已由去产能转向新阶段产能产量双控。产能方面,严禁新增产能是“底线” 和“红线”,巩固去产能成果仍是今后行业重点任务之一。产量方面,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区,将在10亿吨规模上下波动较长时间。
二是低碳发展。双碳目标将推动我国钢铁产业构建贯穿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产业链,重构发展格局。在能耗双控及相关政策要求下,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应做好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开展阶梯式减碳行动,打好高质量减污降碳组合拳。
三是资源保障。铁矿方面,应以保障原料供应链稳定安全为出发点,实施铁矿安全保障战略,加快建立长期、多元、稳定、高效的高质量资源保障体。煤炭方面,应进一步优化新双轨定价机制,推进煤炭生产企业与下游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稳定煤炭供应。
四是钢材进出口。在双碳战略下,应优先保障国内钢材需求和经济发展,针对不同钢材产品采取差别化政策,进一步优化钢材出口结构,鼓励废钢、钢坯等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引导普通钢材进口有序增加。
五是标准化。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导下,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应重点提升高质量标准有效供给,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发展,强化标准的实施应用,加强标准与科技创新互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标准化保障,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扩大我国标准的国际认可。
六是智能制造。在高质量发展时期,我国钢铁行业应持续深化数据利用,以效益最大化、服务实时化、决策智能化、运营可视化为目标,将建设新一代钢铁智能管控中心作为智能制造工作重点,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同时推动数据深度利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七是超低排放。“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作仍是重点,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全行业应以“先进环保技术应用+环保管理机制运行+智能决策系统支撑”进一步提升环保综合绩效水平,以科技创新赋能建立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环保信息系统。
3、钢铁产业低碳发展及能源转型路径
围绕“双碳”任务目标,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实践能源转型路径。钢铁作为典型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其产业重构与能源产业重构密切相关。
基于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特点和运行现状,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应以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为重点路径。
我国钢铁产业低碳转型对能源转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关键因素:
一是碳市场机制。我国钢铁行业以“高-转”长流程为主,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通过碳市场的形成,将推动能源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通过碳交易发现价格,实现成本传导;还可抑制无效、低效能源投资冲动,将资金有效引导至低碳发展领域,实现优化配置。
二是电气化程度。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是现阶段钢铁低碳转型最有效的手段,电力能源转型也将为钢铁电气化提供支撑。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和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在确保经济合理、稳定安全前提下,建立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氢能利用。氢能作为目前最具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转型中将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全球钢铁行业都在积极开展氢能冶金实践,普遍分析认为,氢能利用有望实现工业部门的深度脱碳。
四是以低碳为统领的顶层设计。我国钢铁产业将加快制定以低碳统领的体制机制,构建以低碳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节约能源资源、环境协同治理、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上下游生态产业链发展,并配套技术、标准、金融、创新、能力建设等支撑体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出C+4E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并在近70家钢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中开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