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份,正在铁路负责施工人员被高铁撞轧身亡,悲剧造成的直接因素竟然是车间负责人在微信群发出“推迟作业”指令后,并没有对作业班命令恢复进行确认,造成“指令漏传”。人的大部分习惯均是后天养成,一旦成型就很难根治,这也是为什么安全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中为什么总给基层人员留下“黑脸包公”的形象。如果形象受损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安全环境,那这个黑脸包公还真得当。试想,如果该项事故能提前进行作业确定,过程中能形成指令传达闭环,作业后能信息反馈,那这样的事故就不可能发生。
信息利用微信群传递的方式并没有错,只是在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制度规范,“群来群往”的毛病已经根深蒂固,“面对面”确认的管理机制形成了“真空”,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小毛病得治,仅仅是“指令传递”环节,就必须延伸至更多的安全领域,比如高空作业、密闭空间作业、岗位日常操作,等等。其次,要按周期对已完成的作业进行反复核对,一旦发现信息传递疏漏严肃处理到个人,坚决不给隐患任何萌蘖发芽的机会。再次,要把日常检查出的“小毛病”进行规整,并利用大型会议机会指名道姓开展批评,让违规的人“脸红”,让懂规则的人吸取教训。
医理同管理,不止一场事故在告诫我们防“微”的重要性。就像医术圣手扁鹊那样观人于微的人,仍然避免不了蔡桓公横死,结果咽气的时候悔之不及。所以,我们要时刻意识到根治“小毛病”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群策群力作用,齐抓共管开展小毛病根治行动,地毯式排查各类隐患,不去计较过程的繁复,只求安全生产的终极目标,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保证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不会重演,员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