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改制,让济源钢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钢企体制机制创新映射着中国钢铁的巨大飞跃。“济源钢铁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是党的坚强领导和改革开放为济源钢铁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和市场机遇,也是济源钢铁人抓住机遇、团结拼搏、创新发展的结果。”骆铁军在会上表示。始建于1958年、原冶金部56家地方骨干钢铁企业之一的济源钢铁,改制前仅是一家年产30万吨钢的地方小钢厂;改制后,经过20年的探索、转型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年产500万吨钢且颇具竞争力的一家大型特钢企业。“正是改制,让济源钢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骆铁军说。
骆铁军总结了济源钢铁走出的发展道路:一是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发展之路。济源钢铁由生产普通建筑钢材转型为生产工业制造用钢,产品结构实现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跻身中国优特钢企业第一梯队。二是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济源钢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近年来共开发出300多种优特钢品种,企业持续发展实力更强。三是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济源钢铁重视社会责任和使命,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建立了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四是走出了与地方和员工共同发展之路,为地方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钢铁行业任重道远。”在分析当前钢铁工业运行情况时,骆铁军说。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挑战,钢铁行业既要适应变化,又要面向未来;既要着眼当下,又要谋划长远。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的市场局面下,钢铁行业要高度关注以下3个问题:一是随着世界钢铁产能的逐渐恢复和中国钢铁生产强度较大幅度的调整,要高度关注全球钢铁生产格局、市场格局,特别是竞争格局的变化;二是不仅要看到中国钢铁生产规模的调整,更要高度关注钢铁下游消费趋势的变化;三是不仅要看到全行业限产措施显现的阶段性正面市场效应,更要高度关注产能产量“双控”过程中如何形成行业自律的制度性问题。”
骆铁军在谈到“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时强调,“十四五”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我国经济将继续稳定复苏、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也必将为钢铁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钢铁行业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钢铁强国的重大战略机遇。钢铁行业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一个根本任务、两大发展主题、三大行业痛点、一个进程”的全行业重点工作中,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初心使命,继续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加速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竞争新优势,实现钢铁产业优化升级,迈向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