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属导报:山钢的重组问题备受关注。《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作为十二项主要任务之一,请问未来山钢集团在联合重组方面有哪些规划?
侯军:今年2月7日,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解决当前钢铁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突出问题开出了一剂良方。特别是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作为十二项主要任务之一,提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这些表述都非常符合钢铁行业目前的发展实际,又非常具有引领性和指导性。当前,钢铁行业进入大企业竞争时代,联合重组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区域性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式重组正在加速推进中。企业间战略和策略联盟明显增多,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聚,行业联合重组越来越体现出中央要求、国家意志、地方推动。
近年来,山钢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守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初心使命,扎根齐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成长,走出了一条由“合”起来到“活”起来,再到谋划“强”起来的攻坚克难、凤凰涅槃之路,现拥有钢铁产能3000多万吨,年营业收入2000多亿元,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384位,钢产量位居世界第10位、国内第7位。2021年首次上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列第151位;连续四年跻身中国钢企综合竞争力排名A+(竞争力极强)行列。但在“强”起来的新征程上,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仅靠单打独斗是很难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山钢集团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踏准了国家战略节拍,顺应了行业发展规律,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钢铁产业战略规划实施、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的重大措施,更是山钢必须抓住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我们也将以加入中国宝武为契机,努力在思想观念上放眼全局,在推进举措上立足长远,在体制机制上迅速适应,依法依规推进各项工作,通过联合重组实现品牌增量、管理增量、资本增量、技术增量、人才增量,从核心能力培育的新起点谋划未来钢铁、未来山钢,坚决走出一条更加适应时代潮流、更加符合山钢实际、更加富有创新活力的发展之路。
世界金属导报:面对绿色低碳转型和“双碳”战略,山钢集团将如何在实现极致能效和超低排放的同时打造新的增长极?
侯军:低碳、绿色、智能是全行业必须要面对的共同课题与严峻挑战,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可以说,没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就没有生存的资格。近年来,山钢集团勇担“双碳”使命,纵深推进环保整治,钢铁产业超低排放改造已全部完成,权属公司环境信用评价全部绿牌,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4家,在同等规模的大型集团中走在了前列。下一步,山钢集团将把“绿色制造钢铁,制造绿色钢铁”理念融入血脉,全面开展“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绿色产业”行动,实现极致能效和超低排放。一是开展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工艺流程变革,持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二是通过大力推动数智化技术与钢铁制造过程的融合,推动工序互联共享,减少中间环节,助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三是加强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从全生命周期角度降低碳排放强度,尽快拥有一批全国首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产品产业链;四是坚持“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力争到今年底,钢铁板块全面达到环保绩效A级标准,其他涉及重污染行业的企业达到B级标准及以上;五是积极研究、充分挖掘绿色金融、绿色资源、绿色智慧服务、循环经济等产业发展潜力,打造新的增长极。总之,“双碳”战略对钢铁行业既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系统变革,谁先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世界金属导报:请问山钢集团近年来在开发高端产品,以及服务包括冬奥会场馆设施在内的重点工程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
侯军:多年来,山钢集团紧紧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远景目标,全面践行“精品赢得市场,诚信创造未来”的经营宗旨,持续推进“五位一体”商业模式创新,突出以客户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营销、生产、研发高效协同聚力攻坚高端市场,着力打造“型钢+优特钢”战略产品优势,全面推进厚板、板带、棒材产品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优势产品。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产品先后打入俄罗斯亚马尔、AGPP、阿穆尔共青城、北极LNG2等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荷兰、巴西、加拿大等一批石油项目,保持了良好的高端市场形象。山钢还具备国内性能最优、精度最高、规格最全的门架型钢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全系列窄淬透性齿轮钢子钢号产销量位居国内首位;成功开发690MPa级焊接免预热耐腐蚀、1100MPa级超高屈服强度钢板,实现高级别调质产品重大技术突破。在国内重点工程应用方面,从港珠澳大桥到大兴国际机场,从火神山医院建设到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山钢和自己的战略客户一起完美呈现了“山东制造”“山钢制造”的“速度”和“精度”。
2019年5月,山钢成功中标3000吨建筑用钢,用于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包括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和冬季两项中心3个竞赛场馆。冬奥会开幕式现场的大型视频显示装置“冰瀑”钢结构所用的型钢、中厚板和钢带产品均由山钢提供。除了冰瀑,由山钢参与供货制造的国内第一批氢能源商用车,也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亮相。
在耐低温热轧型钢领域,山钢的产品具有良好强韧性、焊接性和抗层状撕裂性能,最低服役环境可达-60℃,广泛应用于寒冷地区的能源化工、海洋石油平台等,山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洋工程专用型钢生产基地。在风电用钢领域,山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是国内二方认证最全、质量最优的风电用钢生产基地,已成功实现对全球前六的风电制造企业供货全覆盖。在新能源用钢领域,LNG用9Ni钢成功研发生产,从了解用户需求到产品交付仅用时3个月。山钢还是全国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之一,门架型钢占据全国80%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高强韧叉车门架型钢市场占有率100%,热轧带肋抗震钢筋成功应用在“长征五号”火箭托举底座,是国内重点工程项目指定用产品。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山钢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将着力在“绿色钢铁、智慧制造、品牌引领”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向“市场化、精品化、高端化、开放化、生态化”深度转型,加快建成高端精品钢基地。特别是在系统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下大力气解决一批钢铁产业国家层面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同时,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新机遇,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比较优势标志性高端产品,着力培育一批立足前沿领域的产品储备,着力推动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
世界金属导报:值此两会之际,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将提出哪些建议,为行业和企业发声?
侯军: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能源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双控”“双碳”等政策常态化,钢铁工业也由增量发展进入到存量甚至减量发展竞争的新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在“减量提质”上狠下功夫,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协同、低碳绿色、内外联动、共建共享,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一是系统提升钢铁行业治理能力。2021年前10位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比例不足41.47%,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建议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布局,优先支持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产业链整合、区域和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能合作等,快速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从根本上提升钢铁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市场有序竞争、行业平稳运行、产业布局调整、技术研发创新、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研究出台一批具体可操作的支持政策。对实施重组的主体企业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支持政策;对符合产能置换的新建项目,研究出台在规划选址、项目用地、能源(包括煤炭消耗)指标、环保排放总量、项目审批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特别是要打通区域资源环境指标转移通道,明确由政府统筹解决,以便推进项目落地;对退出的钢铁企业,研究出台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转型发展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具体可操作的支持政策,维护社会职工稳定,推动退出企业转型发展。
二是加快建立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我国钢铁行业还存在着发展质量不高、大而不强、装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能源消耗量大、环保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产品质量与先进国家比仍有差距。建议与国际国内领先企业持续开展全方位竞争力对标研究,准确定位核心优势和存在短板,着力做好补短板锻长板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不断完善钢铁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标准、智能制造标准,市场产品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技术与标准同步,发挥标准的“硬约束”作用,以绿色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开发钢铁智能制造流程技术与装备,尽快明确环保分类管理的具体政策,实现优胜劣汰。
三是强化“双碳”行动引导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钢铁行业制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以及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的目标,展示出行业勇于承担责任、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建议科学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工作,加快研究形成传统钢铁生产工艺碳减排技术标准,指导和规范钢铁企业低碳发展;严格产能产量“双控”政策落实,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持续压减钢铁产量,把绿色低碳和超低排放要求作为产能置换建设项目的必要条件;国家合规产能指标、用能指标分配调整向实现超低排放、环境绩效好的企业倾斜和集中;统筹推进钢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充分利用钢铁生产资源条件,尤其是焦炉煤气等优质资源,探索建立焦钢联合产业园,为发展氢能源、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碳减排奠定基础。同时,逐步降低全流程冶炼比例,加大短流程、氢冶金等新型低碳冶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减少吨钢碳排放。
四是着力增强资源保障供给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快实施“基石计划”,扩大提升国内矿石供给,切实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一方面,充分发挥钢铁行业整体平台作用和影响力,加大钢铁行业协同力度,强化需求侧管理抑制钢铁企业扩产冲动,制定保供稳价政策平抑原材料成本,对现货市场的流通秩序和期货市场资本炒作行为严厉整顿,科学推进海外铁矿投资、铁矿石集中采购,探索建立以中国港口现货价格为基础的铁矿石定价体系,提高跨境结算话语权及抗风险能力。同时,完善国内废钢资源相关配套政策,在用好国际市场废钢资源的同时,规范国内废钢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进一步完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废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是着力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建设。《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建议尽快实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性推广和扶持力度,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谋划启动“工业大脑”建设,研究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的场景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形成一批专业化解决方案,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动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高;加大工业软件应用力度,提高对产品研发、生产管控等工业软件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大数据在钢铁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提高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决策水平。
六是集中行业力量推动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坚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带动,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强化钢铁行业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层面建立钢铁冶炼、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科技研发平台,加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集中研究与开发,突破一批低碳钢铁冶炼生产工艺和装备,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终端客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运用信息技术更直观、更快速的整合供需信息,减少中间经销环节,避免供求错配,压缩市场炒作空间;通过共同投资、共同研发等方式,集中行业优势资源,增强研发和创新行为的针对性,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好合作机制。同时,加强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引导,防止铁矿石、产成品市场出现价格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