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连续八年保持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机器人密度统计数据显示,按照每万名员工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2019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87台/万人;2021年,已增长至246台/万人。但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目前全球排名第9位,距离先进制造业国家仍有显著差距,2021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是韩国,为每万人932台,日本、德国、美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数据也遥遥领先。
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推动“无人化”发展
新冠疫情虽然在中国被有效控制,但依然放大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短缺的问题,工业机器人“换人”,对于很多制造企业来说从可选项成为了必选项。工业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尤其是低于平均应用密度的钢铁工业,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是钢铁工业在生产辅助工序和检测检验等环节实现工厂无人化、少人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宝武陆续将有超1万台套“宝罗”机器人上岗,完成在制造业单元的应上尽上,在工业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在新场景的应用取得突破。未来所有宝罗都将接入宝罗云平台,并达到“四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接入、统一服务”。万名“宝罗”上岗是宝武实现“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的重要举措,也将加快推进中国钢铁工业智慧制造的前进步伐。
万名“宝罗”上岗是钢铁行业智能装备应用的新阶段,也是时代大势所趋。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人平均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年轻人拥有更高的学历和技术水平参与到高附加值的工作中。工厂中部分机械化、脏累险的岗位难觅新员工,因此钢铁行业低技术门槛岗位的劳动力短缺状况将会持续。利用工业机器人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岗位替代人,不仅能解决劳动力缺失的问题,还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因风险、保证操作一致性、质量稳定性,还能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幸福指数。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目前钢铁工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现场投运的机器人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整体的后台支撑服务,导致各装备运作相对独立。宝武积极研发“宝罗”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技术,由原来单一基地一两个机器人的个性化运用,推广到标准化、规模化的全面应用,宝武集团的工业机器人未来将全方位连接宝罗云平台,借助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宝罗”赋能。
未来机器人应用模式展望
钢铁行业“智能装备成套租赁+全生命周期服务”或将成为新的商业模式。智能装备规模化、成套化、系统化的发展,将促进成套租赁、成套销售的“套餐化”经营模式。未来可能出现“模块化成套自动轧制解决方案”,模块化方案包括轧钢产线智能化生产所需的所有智能装备及相关系统,实现产线级的“黑灯生产”。钢铁企业只需支付生产装备的租赁费用,当模块化组件需要检修时,无需停机待修,而是将设备进行“更替”,替换下来的设备返回装备供应商,在专业环境中运维后再送到其他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租赁服务。该商业模式不仅能为重资产的钢铁生产企业大幅节约固定资产的投入成本,还能提高装备的运维效率。我国钢铁行业仍处在智能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阶段,智能化相关技术日新月异,装备租赁的方式也可以缩短企业装备迭代周期,紧跟最新生产技术,间接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加强装备研发,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未来,装备制造企业还可能会加强联合开发、协同生产、共同投标等方面合作,作为“一套”解决方案的共同体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智能制造,标准引领。标准化对于新兴技术及前沿应用有着推广、促进技术升级以及标杆引领等作用,将对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推广使用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标准化事业,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目前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100项标准中,工业机器人和无人运输装备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的标准数量居多,包括自动焊牌、实验室检测、自动加渣等工业机器人应用标准发布或在研,企业不仅可以将标准作为技术转化的重要成果,更能为促进钢铁行业智能装备的良性竞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