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多因素聚集叠加,钢铁市场弱势运行
01
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
钢材需求明显减弱
今年以来,多因素聚集叠加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产业链受阻,供应受限,市场需求和预期双减,企业生产动力不足或受限,全球钢材市场弱势运行。世界银行和IMF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比年初预期下调1.2和0.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球累计粗钢产量9.49亿吨,同比下降5.51%,扣除中国影响仍比去年同期减少1872万吨,与2021年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钢铁供需强劲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02
疫情冲击叠加传统淡季
国内钢材市场供需两弱
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5.27亿吨,同比下降6.5%。但随着采暖季和冬奥会限产结束,钢铁产量从4月份开始快速增长,日均粗钢产量连续3个月超过300万吨,与同期疫情导致的需求释放滞后呈现较强的不同步性。目前我国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多点散发情况仍在,又恰逢传统淡季,疫后需求恢复速度不及预期,很多钢企开始主动停产检修,钢材市场仍处于供需两弱局面。
03
大宗商品价格震荡
钢材市场信心大幅下滑
今年一季度,全球市场还在消化前期增加的流动性,通胀危机不断累积,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冲高,钢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季度开始,美联储加快货币紧缩步伐,加息缩表同步进行,7月份欧洲及多国央行开启加息对抗通胀模式,流动性收紧,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失去支撑进入下跌通道。原燃料价格一升一降,很大程度侵蚀了企业和贸易商库存周期内的利润空间,市场信心大幅下滑。
钢铁行业发展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价格、利润、成本等指标的起伏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如,“十三五”末期粗钢产量快速增长,从8亿吨增至10亿吨以上,在市场需求增幅趋弱甚至已经收缩时,产量继续增长必然导致新的阶段性过剩;再如,行业盈利水平不可能一直延续2021年的历史最好水平,高点之后下行恰恰是市场调节机制发挥的作用。对于当期下行市场,既要认清严峻形势,也要看到中国钢铁的承压空间,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一味悲观,动辄使用“寒冬”、“危机”、“全行业亏损”等,既不是对市场的全面与准确判断,更与提振市场信心背道而驰。
与2015年底相比,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由34.2%上升至41.4%,资产负债率由71.4%下降至61%左右,主业人均劳效由495吨上升至800吨以上,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资金储备更为充沛。上述指标的提升,为我国钢铁行业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形势下行,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二、钢铁市场预计8月迎来抬头,全年仍将保持盈利
01
中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
钢材市场逐步弱势反弹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同比增长2.5%,二季度克服了全球经济增速加速下滑传导、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尤其是重点区域遭遇疫情冲击等困难,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对钢材市场的提振作用也将逐步显现,多雨高温的7月份或将为本年度钢铁行业运行最艰难时刻,8月份开始钢铁市场将逐步抬头。
02
下游复产稳产步伐加快
钢材消费需求逐步释放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下游行业复工复产加速,稳增长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6月份我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0.2%,标志着制造业正在稳步复苏。各地正加大力度助力企业复产稳产、因地制宜出台提振消费政策、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促进需求回升,叠加上半年被抑制的需求逐步释放,传统淡季过后,钢材消费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但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03
压产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钢材市场供需逐步改善
6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启动压产工作,一些企业也因行业形势下行主动减产检修。6月下旬开始,钢铁产量开始逐步回落,原燃料价格波动下降,成本重心下移,市场压力小幅释放。后期随着压产工作不断深入,一揽子稳经济政策逐步发力,将从供需两端改善钢材市场供需平衡,我国钢铁市场将在传统淡季期间完成底部修复。
综上,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已基本形成共识,我国也很难独善其身。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局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钢铁经过“十三五”以来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和疫情反复的冲击,继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全年看,钢铁行业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盈利,但将明显低于2021年。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后续市场的反弹并不是反转,仅是一定程度的抬头和小幅反弹,不宜太过乐观。随着超过2亿吨产能置换项目逐步落地,行业若无较大调整并积极作为,2023年或将面临更大压力。
三、主要应对措施及建议
01
畅通国内大循环
推动内需发力
进一步贯彻落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东风”,加快国内项目建设,推动内需发力,促进国内钢材消费并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02
加强资源保障
稳定钢材生产成本
稳步推进“基石计划”,加强资源保障,降低我国铁素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提升资源供给安全度和成本控制力,有效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对国内钢铁市场的干扰,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03
加强协同发展
促进产业链平稳运行
加快构建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机制,引导产业协同发展,适度均衡利润分配,提升全产业链共同应对行业下行的能力,促进平稳运行。
04
加强供给调整
促进供需平衡发展
扎实推进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科学调整钢铁供应能力,从供给侧改善市场供需平衡,抑制原燃料价格非理性上涨,促进钢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必要时,研究出台加强版压产措施,如,引入合理产能利用率指标,从产量端缓解批建不符等建设端监管困境。
05
深挖降本提质空间
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加强节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高能源效率,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深挖降本提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06
继续推进兼并重组
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
横纵双向推动兼并重组,横向提升企业规模、集中优势资源、理顺区域布局、化解同质竞争、推动产业耦合、提升话语权;纵向加强资源能源保障、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协同,提升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