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年来走过的路,山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咬定发展主线不放松,抢抓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史机遇,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关键一招,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打造绿色智能行业发展新标杆,实现了由“求生存”到“谋发展”的根本性转变,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1年,山钢实现营业收入2665.19亿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还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山钢连续3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2022年居第332位;居“2022中国企业500强”第98位,较2017年跃升52位;居“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7位,较2017年跃升20位;连续3年荣获“中国卓越钢铁企业品牌”称号,综合竞争力稳居中国钢企第一方阵极强级。
一个产业绿色化、产线智慧化、产品高端化、管理精益化的3000万吨级新山钢已巍然矗立在齐鲁大地上。
转型效能提升,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高站位推进布局结构优化。根据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布局,山钢系统谋划,以提升绿色智能高端高效发展水平为主线,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谱写钢铁业新旧动能转换“山钢篇”。一是调产能打造全新济钢。2017年,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山钢仅用33天时间安全关停济钢650万吨钢铁产能,妥善安置近2万名职工,创造了国内钢铁行业关停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的纪录。锚定“二次创业,重塑济钢”的使命目标,以空天信息产业为核心拓展发展空间,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现代城市服务新三大主业,济钢经营规模从关停当年的40亿元迅速攀升至2021年的377亿元。2021年底,济钢被顺利移交给山东济南市国资委。二是高标准建好精品基地。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工程自2017年12月份起陆续竣工,开创了大型钢铁项目投产即盈利的新纪录,整体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成创新100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100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与近年来国内同类钢厂相比,日照基地环保投资额为64.7亿元,占比最高(六分之一左右)。三是抓改造提升莱钢片区发展水平。投资124亿元对老区生产系统实施产能置换和升级改造,加快传统钢企向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目前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四是优布局推进临港项目。把山东临沂临港区作为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的联动区,与永锋集团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优势,在山东省内率先完成产能置换,临港先进优特钢产业基地项目顺利推进。
内涵式发展增强企业硬实力。一是发布《高科技企业创建纲要》,以创建高科技企业为抓手,“第一动力”持续增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构建完善,“揭榜挂帅”等制度不断完善,2021年研发费用为51亿元,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山钢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7个,高新技术、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等各类科技型企业40余家。二是承担或参与国家和山东省重大专项13项,先后攻破H1000大规格H型钢耐低温、超薄异型坯全保护浇铸等世界性难题,51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列“2021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全国第5位、全球第9位。三是升级《“数智山钢”建设方案》,“数字化”引领生产由按合同组织向预测式组织转换,控制室一律集中、操作岗位一律用机器人、设备一律远程监控、服务一律上线“四个一律”理念和跨基地、跨产业、跨空间“三跨融合”逐步落地。四是制订《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在山东省率先完成钢铁全流程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日照、莱芜两个钢铁基地均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权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全部绿牌,绿色低碳发展走在行业前列。
治理效能提升,现代企业制度日臻完善
科学构建现代化治理管控体系。山钢聚焦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定位,构建《管理纲要》和系列管理清单“1+6”治理管控体系,持续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完善法人内部治理机制。依法依章程厘清股东会、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及职代会权责,修订完善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一张清单明确股东(会)权责及授权、董事会权责及授权、党委前置研究、经理层权责事项及决策路径,各治理主体“表单化”规范运行。二是坚持放权、激励、监督“三个到位”,厘清母子公司权责边界,全面落实董事会职权,并将20项投资、产权处置、资产处置、内部融资担保权利授予二级企业董事会,推出利润分配、担保管理、资金管理等一批深层次创新制度,让权属企业真正成为“五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市场主体。三是落实董事长责任制、经理层契约化等制度,完不成指标“摘帽子”“挪位子”“减票子”,充分激发权属企业发展动能。
持续打造高端高效商业模式。以客户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持、销研产“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不断完善,本质化运营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持续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打破传统企业经营边界、资源掌控方式及规模扩张模式,形成以生态圈实现资源聚合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二是全面导入商业计划书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以战略规划为起点、商业计划为切入点、管理报告为支撑点、绩效审核为保障点、绩效激励为落脚点的年度战略执行闭环体系。
人事效能提升,纵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契约化激发骨干员工动能。一是深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山钢将经理层成员选聘、考核、分配权限归位给权属企业董事会、党组织,实现权属企业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覆盖,逐步向分公司、事业部、项目部深化扩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推开。二是聚焦董事会管战略、做决策、控风险,健全二级企业董事长考核指标体系。三是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11家权属企业实行超额利润提成、虚拟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分红等中长期激励,已累计激励骨干职工929人。在日照公司等单位积极稳妥推进员工持股试点,让管理、技术和技能骨干成为企业“股东”。四是完善科技研发项目制,制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每年超千万元重奖科技功臣,建立实行首席专家、首席技能大师制度。五是健全管理人员竞争机制。山钢不断完善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年度考核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出台《领导人员末位调整实施办法》,2021年调整退出比例达到3%。
市场化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一是健全完善用工机制。全面推行岗位和层级管理,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坚持员工公开招聘率、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为100%。二是纵深改革薪酬制度。山钢全面建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宽带薪酬制度,健全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三个可以超过”(研发和销售一线突出贡献人员可以超过单位负责人,子公司负责人可以超过集团高管,集团高管可以超过董事长)理念引领薪酬分配纵深改革,权属企业领导人员绩效薪酬占比达71%,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薪酬占比超过50%,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达到100%,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差异化系数连续两年超过3.66。
资本效能提升,资本资产结构持续优化
混改激发国有资本活力。山钢在推进混改中,坚持引入战略投资者与混改企业产业契合、链条互补。山钢早在2017年就创新性提出50%对50%股权结构,引入先进民营钢企,成功对淄博张钢钢铁产业实施分立、混改,淄博张钢由连年亏损到混改两年实现主要经营指标和职工收入翻番。近年来,山钢制订落实“混改三年计划”,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合资新设等方式先后对淄博锚链、莱钢建设等8户企业实施混改,2021年末混改企业户数占比、资产占比分别达到64%、65%。
组合拳优化资产结构。制订《资产质量管理办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健立资产质量责任制,一批制约发展的现实难题和潜在风险得到化解稳、控,13户“僵尸企业”全面出清,非正常债权、资产减值准备核销、项目长期挂账不转资、巡视巡察审计问题整改等“六大存量攻坚”强力展开,坚决不把历史遗留问题留给历史。
党建效能提升,政治保障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重塑干事创业生态。一是健全落实党建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区别“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不同领导岗位权重,将党建责任制考核纳入薪酬绩效考核,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二是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实现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山钢在山东省属企业中率先成立监督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持续构建完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三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创新落实室地企联合办案机制,探索完善“巡审联动”监督机制,建立“1+3+N”监督制度体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拓展。
“幸福和谐新山钢”建设凝心聚力。一是恪守“为民情怀,职工福祉”信念追求,把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31个单位被命名为“山钢集团幸福和谐企业”。二是广泛开展全员平凡创新,2021年度山钢股份一线职工完成各类创新改善项目9.16万项,人均3.8项,一线职工参与率实现100%,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为全行业样板。三是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职工,职工收入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7%,专项精准帮扶线、重疾绿通服务线等“六条保障线”上线实施。四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环境治理、扶贫济困、志愿服务等公益捐助金额累计数千万元,2021年、2022年蝉联“山东社会责任企业”,国企使命担当有力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