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刻践行减量发展模式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说,北京是全国超大型城市里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并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刻践行了这一发展模式。减量发展,首先是发展,只不过是在要素投入上,该减的要减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几年,我们实施了两轮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天津、河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态势。”
京津冀:有效衔接 协同发展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介绍,北京市现在已经不是在摊大饼,这几年减下来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密度,2021年比2013年下降了9.5%。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建筑密度等四个密度都要降低,更加突出首都功能定位。在创新要素投入上,北京要做增量。北京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了6.53%,这个是在全国遥遥领先的,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
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地既有自己的定位,同时在发展当中还要注意协同性”,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补充阐述道,天津会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在产业协同对接、区域协同创新、生态协同保护、体制协同改革、基础设施协同建设、社会协同治理中,发挥天津应有的作用。“比如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方面,天津注意和北京、河北形成有效衔接、错位。”
交通一体化让“轨道上的京津冀”越来越便利;截至目前4万余家京津企业和单位转入河北进行产业对接……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说,河北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雄安新区:累计已完成投资4600亿元
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介绍了雄安新区最新进展。他说,雄安新区坚持规划引领、质量第一,“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累计已经完成投资4600亿元,雄安高铁站、京雄高速等已建成通车。雄安新区牢牢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初心,目前相关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等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都在推进。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也已基本建成。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一体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划定了鸟类的栖息地。
内蒙古:新能源成为新增长点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介绍,过去谈到内蒙古更多的是提到“羊煤土气”,现在新能源成为内蒙古新的增长点。去年党代会明确了“两超过”“两率先”的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黑龙江:重点抓好“四个新”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沈莹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沈莹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方面的工作,归纳起来,重点是抓好“四个新”:一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二是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三是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四是厚植生态绿色新优势。(详情)
上海:大力实施民心工程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介绍,上海市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新一轮旧区改造累计改造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2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6.5万多户;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推进“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两岸42公里岸线相继贯通开放。上海还大力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各类公园600座以上,总量要超过10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