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既要正视制造业面临的困难,也要看到其中的有利因素。一方面,制造业景气度有所下降,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与此同时,制造业利润承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1739.3亿元,下降13.4%。另一方面,从积极的角度看,困难中仍不乏亮点,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今年1月份至10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月份至9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当月利润增长25.9%,实现了快速增长。
抓牢有利因素、着力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这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企业要想维持运营、扩大再生产,前提是市场要对该企业的产品有需求。当前,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不足,主因在于内需回落,叠加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等外部因素。为了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国务院此前已作出部署,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开展设备更新改造,中国人民银行已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今年第四季度内,相关市场主体更新改造设备的实际贷款成本将不高于0.7%。
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的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受此带动,制造业的融资需求有望回升,生产有望进一步恢复。在制造业的融资结构中,银行信贷居主体,中长期贷款又是重中之重。相较于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可以更好地匹配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周期、回款周期,因此往往被称为“制造业的甘霖”。举个例子,如果企业只能申请到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那么它很可能将出现“短贷长用”问题。也就是说,待一年期满,企业该还贷款本金了,但销售回款却没到位,此时企业就不得不临时借一笔钱“倒贷”,这既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又抬高了信用风险。
因此,接下来要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一方面,要用好降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制造业。央行已决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将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另一方面,银行要优化信贷结构,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要求。此外,监管部门也要加强考核约束,尤其要推动大型国有银行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倾斜,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增长。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也要协同发力。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加力助企纾困,同时确定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下一步,要利用好年内剩余时间,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