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产伊始,在追求极致的铁钢界面效率和能效上,湛江钢铁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铁水温降从2015年120℃到2018年114℃再到2019年109℃、从2020年111℃到今年上半年108℃再到三季度106℃,每一步都闯关夺隘,每一度都关山重重。最终在今年11月,首次“破百”,达到了98.9℃,创造了钢铁业铁钢界面温降效率的里程碑纪录。
但这小小的几度,犹如世界级百米短跑运动员提升0.01秒那般困难。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有多强大的意志,就有多光明的未来。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根本遵循,始终以宝武绿色低碳转型路线图和时间表为行动指引,坚定落实“三降两增”要求,在宝钢股份“战危机、创一流”的冲锋号角中,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决心,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敢于挑战不可能,深挖铁钢界面铁水温降潜力,树立极致能效标杆。
敢闯敢拼才是硬道理
一直以来,湛江钢铁紧紧把握自身在先天设计和工艺布局上的优势,自我加压,寻求突破,在TPC周转上屡创新高,始终走在前列。面对当前如此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双碳”要求,该公司领导认为铁水温降还是一块能效提升的“潜力点”,“形势在变,要求在变,我们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在铁水温降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铁水温降一方面是要效率要绿色的潜力点,一方面也是检验和磨砺团队的“磨刀石”,要让大家真正拼出“刺刀”。
“现在全公司上下都在‘战危机、创一流’,上半年铁水温降已经做到了108℃,达到了‘节能降耗降本’的阶段性目标。何为更大的突破?就是把铁水温降做到100℃以内,达到国家二级清洁生产标准。”该公司领导在调研铁钢界面效率提升项目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铁钢界面极致效率团队顿时陷入了沉思,既彷徨又迷茫:不管是TPC周转率还是铁水温降都是领先水平,还有必要挑战温降100℃吗?更为头疼的是,这几年千方百计招数都使过了,我们还有办法实现吗?
“100℃不是不可能,而是我们不敢想。从此刻起,我们的目标就是100℃,坚决不动摇!”湛江钢铁铁钢界面极致效率团队队长黄港明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看到了团队的犹豫和疑虑,但他深知不能一直躺在功劳簿上,尤其是在当前的钢铁市场“寒冬”,更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从那一天起,团队成员摒弃杂念,纷纷投入到各环节的攻坚研究当中。
明确任务后,制造管理部袁义义主动扛起铁水温降攻关的“大旗”,带领团队深入总结历年攻关的经验,充分调研国内钢铁同行的先进做法,结合湛江钢铁实际情况提出降低铁水温降的三大方向——跑得快、穿衣服、戴帽子。目标已厘清、方向已明确,袁义义立即召集设备部、物流部、炼铁厂、炼钢厂、宝武智维等单位的团队成员,组织开展讨论布置会。从任务分工到作战协同、从前期准备到过程管控、从每一项技术指标到每一个优化举措都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布置,全面吹响了“战危机、创一流,誓必拿下‘铁水温降100℃’”的冲锋号角!
“主动求变”才能“跑得快”
为了降低铁水温降,减少热损失,制造管理部赵忍对高炉出铁工艺、理论配罐需求及机车运输时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协同团队成员反复到现场跟踪及实践验证,最终定下了“高炉配罐模式仍可进一步优化”的结论。为此,他邀请炼铁厂沙华玮、物流部郑建强进行充分研讨,形成了“两步走”的实施策略,旨在将高炉配罐模式优化为“2-1-0”。
在高炉配罐模式的持续优化下,团队还对TPC分配原则进行了调整,实现了运行罐配置原则由“能用皆用”向“能少则少”转变。当前,单座高炉基础运行罐配置较两座高炉时代少4.7个,持续减少活套,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高炉配罐模式和运行罐配置的持续变革,对铁水运输及空罐配罐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物流部铁水运输团队主动靠前,由郑建强牵头开展攻关,以提升机车运行效率为抓手,深入钻研机车自动分配机制、机车任务灵活变更方式、无人化设备稳定性,助力铁钢界面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当前,单座高炉机车投入使用数量较两座高炉时代少0.9台,机车台日产量由4200吨提升至4800吨,进一步夯实了湛江钢铁在铁水运输领域的行业引领地位。团队还利用智慧铁水智能调度项目,创新开发高炉配罐模型,将TPC空罐时长均衡化,从简单追求入炉温度平均值转变为追求西格玛值,进一步提升转炉入炉铁水温度的稳定性。
高炉配罐模式的精简、运行罐配置的降低、转炉入炉铁水温度的稳定,让鱼雷罐真正实现“跑得快而稳”,为铁水温降100℃目标提供了坚实后盾。
让鱼雷罐“穿衣戴帽”
自2015年投产以来,湛江钢铁的多个攻关团队已通过多项管理举措,TPC周转率实现了5.0的世界领先水平,铁水温降也达到了106℃。若想继续通过管理模式优化,会给高炉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风险,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想要进一步取得“质”的飞跃,必须从保温性能入手。而为鱼雷罐“穿衣服”“戴帽子”,成为这项技术研究的焦点和重点,也为紧锣密鼓的攻关工作增添了一份趣味。
保温性与安全性一直是耐火材料界的博弈点,也是TPC保温耐材项目首要研究的问题。设备部龚维军、制造管理部王旭、宝武智维湛江分公司朱佩健精诚合作,在比对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地走访耐材用户与研发单位,排除了10余种材质,最终设计了适合湛江钢铁国内最大鱼雷罐的4种保温材质组合,从中挑一件“又保暖又结实的衣服”。他们还围绕耐材的多项理化性能,从采购、安装、运行等环节制定全周期安全管控技术,开发适合湛江实际的温度研究技术,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实验比对。回顾TPC保温耐材改造在湛江钢铁工业化推广的历程,王旭坚定地说:“第一个吃螃蟹的绝不是莽撞,而是做好万全准备的人!”
“衣服”裁缝好了,“帽子”必须戴得安全可靠。物流部攻关团队针对盖子选型、材质、加取盖方式进行了充分研究及多维论证,确定了自动加取盖最佳方式,实现了加取盖作业全自动化,在行业里创造了TPC自动加盖“零”的突破。
今年7月份,2台自动加盖鱼雷罐正式投入运行,但保温效果却只有1℃,远远达不到预期。制造管理部金晓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协同物流部马志才开展鱼雷罐自动加取盖标准的研讨,制定出在保障高炉安全生产前提下的最优加取盖标准,提升了加盖运行时长,充分将自动加盖罐的保温优势发挥到最大。“穿衣服”“戴帽子”两项技术创新举措让铁水温降100℃目标驶上了“快车道”。
经过近七年在管理、技术、操作方面的沉淀,经过今年下半年近5个月的技术迭代、调试优化和全力冲刺,11月30日,随着最后一炉铁水从鱼雷罐车倒入铁水包,湛江钢铁智慧铁水运输系统画面上显示本月铁水温降98.9℃,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竟然终成现实。团队成员们欢呼了起来,“我们做到了!”
正如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2022年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论坛暨第八届宝钢学术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我们朝着碳中和前进的每一步都很有意义。湛江钢铁铁水温降取得新突破,为铁钢界面“绿色化”提供了示范样本,为绿色钢铁又添上了一份更鲜亮的成色。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危机最好的处置,是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微笑的背后是奋斗!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我们才能锻造自信自强、勇毅拼搏的钢筋铁骨!
铁水温降首次突破100℃,而这一份“温降”,练就的正是湛钢人“勇毅拼搏”的过冬本领。这一次“破百”,磨砺的正是湛钢人“百折不挠”的意志斗志。这一次的“一流”,彰显的正是湛钢人“自信自强”的果敢坚定。
未来,湛江钢铁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追求极致能效的征途上,围绕“降本、增效、变革”三个维度,充分发挥党组织“三导”、党员“三力”作用,深入全方位挖潜,加快建成世界最高效率、最具竞争力的绿色碳钢制造基地,助推宝钢股份成为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者和未来钢铁引领者,助力宝武成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