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 正文

财政部部长刘昆:10年间,财政支出规模接近翻一番 预计2022年支出26.3万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0  来源:兰格钢铁网  浏览次数:564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深刻理解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财政新篇章。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GDP从6300美元提高到1255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回首过去10年,形势环境复杂性严峻性、肩负任务繁重性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发生这些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财政工作,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部署,指引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有为、精准有效、更可持续。正是因为我们一切行动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号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些年财政改革发展才得以行稳致远、成果斐然。10年间,财政收入从2012年的11.7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3万亿元、接近翻了一番,支出规模从2012年的12.6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4.6万亿元、预计2022年进一步达到26.3万亿元,财政实力更加雄厚,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力有效,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核心就是力量、就是方向、就是未来。“两个确立”写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站在新的起点上,财政部门将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把坚持“两个确立”作为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谋划预算安排、制定财政政策、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严格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确保财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始终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式现代化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些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无论形势如何复杂,财政始终坚持围绕“国之大者”,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坚定做好自己的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始料未及的多重冲击,我们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同时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财政赤字规模适度,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显著低于全球和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与一些国家流动性泛滥、物价飙升形成明显对比。面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技术封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密集出台一大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的财税政策,优先保障科技支出、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8.4%,对科技创新发展给予大力保障。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摸清全口径国有资产家底的同时,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更好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实践,正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自己的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的生动反映。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这条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站在新的起点上,财政部门将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大原则,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实现共同富裕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出台一项项惠民政策,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继续增加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我们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4%以上,连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支持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站在新的起点上,财政部门将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将持续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积极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上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其中,财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国际财经合作纵深推进,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修订出台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创新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和透明度得到提升。持续深化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初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大规模实施减税降费,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宏观税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积极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创设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出台实施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与地方财力配置更加合理,财政体制日益完善。深化财金领域务实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成立新开发银行,支持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积极贡献。

立足现实,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新的起点上,财政部门将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原则,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将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命题,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进一步完善关税制度、加强多双边财经对话、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推进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切实提升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直接考验我们的斗争勇气、战略能力、应对水平。一方面,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一些国家视我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对我国进行打压遏制,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矛盾风险挑战,由经济下行压力引发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这些年,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50%以下,地方隐性债务减少1/3以上,财政状况健康、安全,为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足够空间。与此同时,不断强化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履行好财会监督职能,深入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有效遏制财经纪律松弛态势,推动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站在新的起点上,财政部门将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一重大原则,加强风险预判和战略预置,切实提高攻难关、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能力。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坚决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强化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在有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同时,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紧紧围绕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强化各环节制约制衡等方面,出重拳、下实招,推动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更强大的制度保障。

奋起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财政部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