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在重点领域产业合作持续深化。在全球深化能源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合作有着怎样的新空间、新机遇?当前,我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钢铁行业是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点行业之一。中国同中亚五国进一步深化合作,给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会后,就这些问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专访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
记者:此次论坛聚焦“产业与投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合作。您如何看待此次论坛的意义,及其提供的重要机遇?
张龙强:中国和中亚五国毗邻而居,经贸往来源远流长,近年来,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丰富,在能源、矿产资源、钢铁、农业等领域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日益充实,其中江苏淮冶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年产30万吨优质棒材项目,被列入中乌“一带一路”政府合作项目,获得了乌兹别克斯坦颁发的总统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本次论坛以“互利共赢,携手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具体举措,为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推动区域务实合作和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
记者:在当前各国深化能源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投资合作空间,尤其重点领域产能合作?
张龙强:中亚地区油气、矿产等资源非常丰富,在资源方面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我国与中亚五国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诸多成效。当前全球各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中亚国家也必将走上能源转型之路。因此,在持续巩固能源、矿产等合作基本盘的基础上,引导相关产业链延伸,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将为地区间的投资经贸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未来围绕矿产资源的投资合作,进一步向下游铁合金、钢铁生产与加工延伸,打造钢铁全产业链条,不仅可以满足当地钢材消费需求,而且能够为机械装备、建材、仓储、物流、信息产业等领域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智库,有能力,有意愿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为推动我国钢铁行业与中亚地区钢铁国际产能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记者:我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钢铁行业是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点行业之一。中国与中亚五国进一步深化合作,给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张龙强:绿色低碳是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我国钢铁行业正开展能效提升三年行动、建设氢冶金示范工程、引导短流程炼钢发展等诸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3月,我国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深化我国与中亚五国钢铁、矿产资源、能源等领域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深化合作:
推动绿色钢铁国际产能共建。中国钢铁企业始终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牛鼻子”,积极参与全球钢铁国际产能合作。围绕中亚五国下游用户需求,结合当地资源能源实际情况,采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制造绿色钢材,推动打造绿色低碳钢铁示范项目,建立健全供应端到用户端的绿色低碳钢铁全产业链,带动钢铁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绿色科技合作。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核心还是要靠技术革命。围绕氢冶金、天然气直接还原铁、富氢冶炼等低碳前沿技术领域,与中亚五国加强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探索低碳前沿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破解钢铁低碳发展的关键共性难题,为钢铁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深化能源资源领域合作。中亚五国在石油天然气、氢能、水、风、光等领域的能源优势显著。氢能作为衔接各种能源形式的枢纽,在建设“综合能源体系”,能源类型无缝衔接、复合发电、高效转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氢冶金技术的应用,钢铁企业对绿氢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哈萨克斯坦等国具有较大绿氢出口潜力,加强中国与中亚氢能研发与贸易合作,将有效带动中亚地区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推进绿色钢铁标准互认。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制修订绿色钢铁相关标准及互认,构建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指导钢铁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以标准为纽带,推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加快“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进程,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