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集团总会计师胡志刚、副总经理李毅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参加会谈。
于勇表示,纵观世界钢铁工业的演进过程,英国、美国、前苏联、日本、中国分别作为不同时期的世界第一大产钢国,国家经济的腾飞都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钢铁工业从装备、工艺、技术、产品、供应链等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自主、刚性的行业。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钢铁工业将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需求侧对市场的推动和倒逼,中国钢铁工业未来需要为下游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材料。
企业对技术的理解、对科研院校的需要,与自身的发展定位、产品和战略需求是一致的。河钢在历经装备升级、产品升级两个发展阶段后,正在全面推动技术升级,由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这种转变将带来整个生产组织模式的改变,对流程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上。基于对技术升级的全新认识,河钢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和人才的力量。河钢拥有庞大的工业应用场景,始终坚持与顶级科研院校合作,积极打造原创性成果转化、高端材料的推广应用基地。复旦大学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在材料、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独具优势。河钢希望与复旦大学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路径,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推动企校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共同为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快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金力表示,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并达成“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建设并不是为了解决已有知识体系框架上的工程化,更多的是在概念、技术、材料等领域的原创并直接推向工程化。一直以来,复旦大学把新工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机器人、材料都是新工科布局的范畴。以智能机器人为例,它一端连接研究研发,另一端连接制造业,搭建了从研究研发到工程化的桥梁。复旦大学通过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更多的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作出更加直接的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复旦大学致力于开展前沿、高端的研究研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通过产学研用等平台更好地体现学校的价值。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高校的对接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技术需求以及与高校的匹配度。复旦大学在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河钢正在推进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而且拥有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双方在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能寻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复旦大学期望与河钢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和平台作用,在不同领域挖掘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取得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把校企合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于勇在甘中学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史展馆、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实验室,详细了解了学校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情况,并与复旦大学副校长、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徐雷进行了座谈交流。
河钢集团科技创新部、资本运营部负责人,复旦大学校外合作处、科研院产学研合作处、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