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钢厂动态 » 正文

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签署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27  来源:我的钢铁网  浏览次数:4550
 
核心提示:3月26日,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在北京签署钢铁行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
 3月26日,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在北京签署钢铁行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基于长期的互信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同向而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推动钢铁行业关键环节CCUS技术研发、示范和标准引领,开启了CCUS领域深化战略合作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链协同降碳模式取得了新突破。

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与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Mike Henry)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河钢集团总会计师、首席商务官胡志刚,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Vandita Pant),中国区总裁王跃奎出席仪式。李毅仁和潘文怡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未来钢铁、能源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步转变为以氢冶金、CCUS等为代表的“降碳、捕碳、摆脱化石能源束缚的能力”。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是目前实现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首要选择,是钢铁、水泥等难减排行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技术。我国大量高炉在未来的持续服役已形成末端排放“碳锁定”效应,CCUS将是实现大规模“碳移除”,真正打通钢铁走向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而经济可行的技术工艺突破是CCUS推广的首要前提。

于勇表示,此次签约是双方签订《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的又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是共探钢铁行业CCUS技术发展的新起点。河钢集团坚持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探索者与践行者,将CCUS技术锚定为低碳变革性技术,列入河钢集团低碳发展技术路径中的关键一环,将以本次合作为契机,推动技术落地与推广,打造以钢铁为中心,辐射全产业链的协同降碳新模式。未来,双方将持续延伸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将“绿色低碳”厚植于心、深耕于行,为碳中和这一全人类共同的目标贡献“低碳智慧”。

韩慕睿表示,河钢集团是全球钢铁行业的领导者之一,亦是必和必拓铁矿石业务的重要客户之一,双方的本次合作为钢铁行业在促进CCUS广泛应用和显著降低钢铁冶炼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方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一项目体现了我们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表明了双方朝着2021年合作备忘录中所确立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双方促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意愿的重要体现。

根据协议,示范项目系统布局覆盖钢铁行业CO₂内循环与跨行业利用的研究技术与路径,将建成千吨级钢渣碳化与资源化、高炉煤气/热风炉碳捕集等多个示范工程项目,实现钢渣与烟气CO₂协同资源化,高炉煤气CO₂高效、高纯回收,产出满足工业级或食品级要求的CO₂精制产品,打通CO₂制备菌体蛋白的高价值利用路线,为钢铁行业探索出一条科学、经济和变革性的技术发展新路径。项目形成规模化推广能力,引领和推动钢铁行业CCUS产业发展壮大,支撑到2030年形成百万吨级工程应用。

据悉,多年来,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始终保持着良好合作,2021年,双方签署《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必和必拓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500万美元,与河钢集团共同研究和探索钢铁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路径。未来,双方将不断拓宽研究合作领域,打造钢铁与全产业链融合降碳的样板,为中国钢铁行业持续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河钢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之一,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世界第二大钒钛材料制造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钢铁及钒钛材料技术解决方案。构建以全球技术研发平台、全球营销服务平台、全球钢铁制造平台为支撑的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成为钢铁材料、新兴产业、海外事业与金融服务协同发展的跨国工业集团。践行“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锚定“双碳”目标,率先发布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建设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持续引领世界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必和必拓是全球知名的综合性资源公司,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必和必拓致力于为全球经济增长和低碳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镍、用于可持续农业生产的钾肥以及用于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转型所需钢铁生产的铁矿石和炼焦煤。必和必拓资源勘探和开发业务主要位于澳大利亚和美洲,并通过新加坡的营销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