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系列大型展会“如约而至”,场馆内人头攒动。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的一扇窗口,展会之“热”,折射中国经济复苏的融融暖意。
各地展会火热举办 会展业呈恢复性增长态势
“中国会展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国内外的参展商和观众回归了”“会展业进入复苏、扩张和创新的时期”……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复苏”,成为中外嘉宾描绘当前会展业发展态势的关键词。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境内专业展馆举办的展览活动共计540场,同比增长3.3倍;展览总面积103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倍。其中,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活动286场,占比53%,同比增长5.7倍。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外资汽车巨头、大型中国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等大小车企齐聚一堂,探寻未来发展方向和机遇,这有助于凝聚行业、提振信心。”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征伟说。
国内各大展会火热举办,我国企业赴海外参展办展同样热情高涨,很多国际大型展会“一位难求”。
“目前我们集团组织企业海外参展已恢复到疫情前的六七成,相信二季度海外参展将会实现较快增长,助力更多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林舜杰说,集团一季度组织了285家企业赴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美国、阿联酋、韩国等7个国家参加展览会21场。
今年一季度,根据中国贸促会对44个大行业、646个小行业的10028家中国企业海外参展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反映海外参展有较大收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出展热门地,前往阿联酋、印尼、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等5国参展企业占比达27.56%。建材、五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及配件等行业表现突出,这5个行业的参展企业占比达40.02%。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储祥银说,当前我国会展业的恢复情况早于预期、势头良好,相信今明两年有望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随着更多大型会展设施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展会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超大型展会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多。
“数智化”“新消费” 会展业新趋势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云上展示与线下展示相结合,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精准撮合交易,动漫、游戏、电竞、宠物等类型的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展览增多……近年来,会展业的新动向、新趋势受到广泛关注。
“疫情提前催生了会展数字化的需求,不少会展企业把数字化参展与线下展会有机结合,促成更多洽谈、合作与签约。”林舜杰说,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展览业发展新模式,展览场馆智能化建设成为新方向,数字化展览信息平台搭建新渠道,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赋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李征伟认为,会展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有助于提高会展企业的办展效率,更好对接参展商、采购商的需求,搭建更多“精准营销场”。
“以前找新的展商,需要好几个销售全国跑才能拓展出来。而现在,会展公司只需要依托云上会展平台的大数据能力,就可以轻松搜寻到目标企业,再调用智能机器人,和目标企业做一轮沟通,筛选出其中高意向度的企业,由销售跟进。”李征伟说,新的数智技术工具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沟通客户的范围和效率。
在储祥银看来,随着居民消费持续升级,顺应消费趋势的主题性展会正加快发展,新消费领域展览不断释放新动能,新兴产业类展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展会侧重在轻工业、重工业领域,如家具、建材、工程机械等,而如今,跨境电商展、预制菜展、户外运动展等细分主题化、个性定制化展览发展迅速、势头良好。”
开放合作 会展平台助力各方共享中国机遇
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2015至2019年期间,我国经贸展览数量年均增长率为4.41%,展览面积年均增长率为6.48%。“展览面积增速超过数量增速,说明单个展览面积在扩大、效益在提升。”储祥银说。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会展业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国会展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对此非常乐观。”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杜佰德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参展商来到中国,中国企业也在加快步伐“走出去”参展,有力助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
以会展为“链”,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会展是国内大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链接国内和国际循环的‘润滑剂’。”储祥银说,以会展为平台,聚集全世界的买家、卖家,有助于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让各方共享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