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钢铁行业最困难的时期,这是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的概括。一季度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17970.51万吨、20270.01万吨和26141万吨;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钢材库存大幅增长,价格持续回落,实现利润负23.29亿元,同比减少56.04亿元,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尽管去年国务院已经就钢铁产业压缩产能做出部署,但效果仍然没有彰显。2013年,我国新增炼钢产能约4000万吨。2014年3月末社会库存量最高达到1941万吨,比年初增长43.65%。在如此严峻的产业形势下,多地仍有不少新投产的项目。
高端不足低端过剩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累计进口钢材1407.76万吨,同比增加42.01万吨,增长3.08%;钢坯55.19万吨,钢锭5.90万吨,坯锭合计61.09万吨;折合粗钢进口约1559万吨。
出口方面,2013年累计出口6233.75万吨,同比增加660.54万吨,增长11.85%;钢坯0.40万吨,钢锭0.03万吨,坯锭合计0.43万吨;折合粗钢出口约6632万吨。
“自去年以来国务院等各级政府严控新增产能,然而目前还有很多地方仍然在新开工建设钢铁项目。”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感到压力巨大,希望国务院化解产能过剩的精神和举措能落到实处。他认为,钢铁市场低价、无序竞争,大量违法生产、质量低劣的“地条钢”进入市场,环保不达标企业仍然开工等问题,加重了行业危机。
兼并重组是行业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认为,小散乱是钢铁行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在2014(第五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苗长兴说,我国比较散乱,规模效应不明显,导致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的局面,提高市场控制能力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甚至危及铁矿石资源议价能力。做优做大钢铁企业,下一步的重构必不可少,企业兼并重组是行业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研发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2012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研发经费为6.1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0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研发经费为627.9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88%,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过高的资金成本让钢铁行业不堪重负。据统计,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高达786.2亿元,是利润的3.4倍;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69.4%。
除此之外,钢铁行业出口屡遭反倾销调查。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2013年底美国已对我国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今年4月24日,墨西哥对华冷轧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大大限制了我国钢材出口的步伐。
转型升级与互联网技术嫁接
如何走出困境,中钢协开出的药方是,首先在资金上的支持,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其次在政策上,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应该与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嫁接,创新经营方式,优化物流方式和发展电子商务。目前整体而言,我国钢铁产业在优化物流方式上比较传统,已有钢铁企业参与发展电子商务,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据初步统计,近年上线的开放式钢铁电子商务的平台达40多个,宝钢、河钢、华菱、南钢、马钢等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大规模建设的步伐放慢,加之不断扩大的产能,不断恶化的国际出口环境,我国钢铁行业效益日渐下滑是必然趋势,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然。唯有正视困难,顺势而为,实现转型升级,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