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表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到近30%,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超过四成的中国产品的产量占居首位;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体系最全、门类最多的制造业。这些数据和事实足以证明中国制造业之大。
“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五基’即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不够扎实,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较小,高端品牌不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也相对靠后。”范恒山说。
他表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需要三策联动。
“第一策是坚定方向,矢志不渝。”范恒山说,要坚定方向,以滚动性战略规划为导向,持之以恒的发展制造业,不断把制造业推向新的水平,立于世界的高地。
“第二策是夯实基础,固本强根。一是技术基础。二是人才基础,要花更大的力气解决相关人才供应不足和有限人才效能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他说。
他表示,夯实技术基础,一要强化基础研究,二要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与此同时,要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主要是依托骨干科研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提升“五基”水平进行攻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和标志性成果,会深度影响未来发展,对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在起,一定要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赋能平台,使开放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成为推动制造业向上突围、向强迈进的重要支撑基础和保障条件。”范恒山说。
范恒山表示,第三策是完善支撑,优化生态。
一是体制支撑。不断完善维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度,特别是完善平等保护产权、优化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保障社会信用等的体制格局。分类形成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研发机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方面,要更多发挥举国体制和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应运用多种形式的激励约束手段推动创新。
二是平台支持。其一,加强国家实验室体系、科技创新中心等的系统化建设,依托它们形成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基地和先进技术的策源地;其二,改造与打造并重,形成一批制造业发展园区,依托它们建设与前沿技术及时对接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制造业发展基地;其三,积极打造产业互联网一类的面向制造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有机结合与无缝对接,为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条件。
三是政策支撑。要按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战略导向,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