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罐铁水运输是一个长流程、多环节的作业,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改善,无论是工艺上的突破潜力,还是作业模式的优化潜能,能突破的已经突破,能优化的已经优化,容易发现的西瓜已经摘完。必须从细节上捡芝麻,坚持数据化的精益管理,从各环节挖掘前进的“一小步”,汇聚成鱼雷罐再度突破的一大步。
首先是从历史数据寻突破。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推进,梅钢物流部建立了鱼雷罐全周期运行数据体系,细化到每个出铁口、每个倒罐坑的停留时间,并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和六西格玛等数据化分析工具对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突破口,制定和分解各项年度挑战目标。其次是从运行数据找问题。物流部铁水配送中心以班为单位,设立“周转率5.0、基础运用罐≤18个”的挑战指标,从2月份开始对鱼雷罐周转率开展日跟踪,对未完成指标的需要从日运行数据中查找问题环节,并在日报上分析原因,以便快速找到影响周转率因素进行改善。最后是从赛马绩效挖动能。今年以来,物流部深入推进模拟经营机制变革,以内部模拟利润为主要指标与组织绩效挂钩,同时设立“鱼雷罐周转率和铁水温降”关键指标,进行台阶式奖励。3月份,在鱼雷罐周转率和铁水温降创历史最好水平的情况下,铁水配送中心人均模拟经营绩效奖金也排在物流部首位。同时以专项劳动竞赛为抓手,实施挂图作战,指标排名上墙,真正实现了“我的目标我知道,我的排名我清楚,我的钱袋子我作主”良性机制。
固化界面效率提升的举措,从鱼雷罐整个循环链强化工序间的协同配合,做到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形成合力。
一是协同机制更加紧密。今年以来,在梅钢制造管理部的牵头下,发挥“日跟踪、周协调、月推进”的常态化协同机制作用,快速解决跨部门问题,鱼雷罐撒铁、罐口结渣、高炉精准出铁得到有效改善,重罐数量由去年的8.2个降低至今年的6.23个,有效保障了铁钢运的稳定顺行,为加快鱼雷罐周转提供了坚强支撑。二是应急响应更加有序。为解决铁钢大生产波动所导致的重罐积压难题,明确应急响应的触发条件和各方职责,建立应急状态下各项作业的优先级顺序,做到急而不乱、应对有序。优化鱼雷罐去向分配权限,当重罐积压,倒铁水和拉空罐产生冲突时,以拉空罐为优先级,保证高炉配罐需求。优化备用鱼雷罐车上线流程,完善备用罐上线制度,保障紧急上线快速及时。三是辅助衔接更加高效。为极限压缩在线运用罐,满足弹性上下线要求,制定鱼雷罐下线热备制度,即下线鱼雷罐在烘烤位继续烘烤,作为备用罐使用。合并检修和保养作业,结合需要下线大、小修的鱼雷罐,优先进行保养,然后再进行修理。同步优化鱼雷罐车检修保养模式,实现降低保养10.5台次/月,保养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台缩短至80分钟/台。
鱼雷罐铁水运输一头连着炼铁,一头连着炼钢,快慢之间时刻牵动梅钢大生产。梅钢物流部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快”的工作原则,压缩铁水运输作业时间。
一是作业模式灵活切换。以重罐数量为衡量标准,灵活调整作业模式,做到稳定状态下追求效率,应急状态下保障周转。比如,结合一炼钢实际,当重罐≤6个时,鱼雷罐车倾倒1次后,再送至另外1个倒罐坑进行翻铁,减少鱼雷罐倒罐停留时间;当重罐≥10个时,单线连续翻铁或者单罐取送,加速重罐的消耗。二是在线罐极限压缩。在固化大高炉“2-2-0”配罐模式的基础上,与炼铁厂强化协同,认真执行单罐打铁口,缩短出铁结束滴铁时间,在确保高炉配罐前提下,炉下最少用2罐运用罐保证高炉出铁,大幅减少炉下配罐。根据重罐情况,严格执行鱼雷罐动态上下线制度,以周转率不低于5.0为目标,严格控制在线罐数量。在生产稳定状态下,敢于跳出舒适区,追求极限周转率。2月20日,在三座高炉生产的情况下,首次将在线运用罐压缩至16个,日周转率一举突破6.0大关。2、3月份,日均在线运用罐数量控制在16.82个和17个,有力促进了鱼雷罐周转率提升。三是现场操作追求极速。运行组织岗位预排进路,大高炉集控道口反向操作,实现信号、进路、道口的无缝连接,降低运行等待时间。计划编制岗位预排计划,实现机车炉下、倒罐站就近等待,机车实行“5+N”动态作业模式,提升作业响应速度,减少作业等待时间。
在梅钢的统一部署下,在各相关单元的紧密协同下,今年以来,鱼雷罐周转率再度取得突破,1-4月累计周转率达5.05,较2022年全年水平提升8.6%。2月份以来,鱼雷罐周转率稳定运行在5.0以上。日最高周转率达6.23,月度周转率两度刷新历史纪录。其中3月份周转率达5.51,铁水温降控制在109℃,首次达成挑战目标,实现了梅钢铁钢界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鱼雷罐铁水运输只有高炉、转炉生产稳定,跨工序协同配合,鱼雷罐周转率才能不断挑战极限,铁水温降才能不断降低。
目标必须高于现状,标准必须高于同行,努力必须高于能力。鱼雷罐周转率的突破正是建立在梅钢上下追求极致目标、现场员工追求极致效率的状态下取得的,正是这种追求,激发了队伍的巨大潜能,汇聚起了铁钢界面效率提升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