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风险防控“先手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李云泽在论坛上表示,将以自身机构改革为契机,持续优化制度供给,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完善审慎监管规则,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国际银行业近期接连发生风险事件,虽然对我国直接冲击很小,但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要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李云泽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李云泽介绍,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立业之本。“我们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他表示,要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抓住新领域新赛道蕴藏的新机遇,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
“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开展3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三是开展气候变化压力测试。
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发展。对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60%提供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要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需要自担风险,这样的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
同时,接受人民银行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碳减排贷款余额、利率以及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且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截至今年4月底,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1.5亿吨,取得较好成效。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维护良性健康市场秩序
近年来,我国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上市企业中占比超七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差异化特色化定位,探索建立覆盖股票、债券、私募全方位全周期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制度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认真抓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会同有关方面着力完善长效化的综合监管机制,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惩治财务造假、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行为,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近期,我国股市波动有所加大,板块热点轮动加快,针对量化交易、市场公平性、资金短线炒作等问题,易会满强调,证监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监管,将持续加强市场交易行为的监测监管,做好对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跟踪分析,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切实维护良性健康的市场秩序和生态。
证监会将坚持和加强穿透式监管,强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协同监管,加快推动发行、上市、机构、债券等主要业务条线监管转型,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着力提升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继续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着力加强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秩序维护和生态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