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新闻资讯 » 钢厂动态 » 正文

首钢通钢公司高炉入炉氧量平稳的破局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7  来源:我的钢铁网  浏览次数:483
 
核心提示: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之所以能风驰电掣,是因为道路平整无碍;若换到崎岖的山路,即使是同样的车辆,也会因为路况的不稳定,而难以施
 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之所以能风驰电掣,是因为道路平整无碍;若换到崎岖的山路,即使是同样的车辆,也会因为路况的不稳定,而难以施展其极致性能。这与高炉的生产何其相似,各项参数的平稳如同路况的平整,是高炉生产高效稳定的关键。

过去,高炉入炉氧气量的调控就如同车辆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曲线起伏不定,难以捉摸。然而,最近经过首钢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的不懈探索和精准调控,仅用3天时间,氧气量便如直线般稳定,为提高高炉冶炼强度、提产降耗创造了条件。

首钢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们背后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近日,笔者来到该炼铁事业部,探索高炉入炉氧气量平稳调控的奥秘。

变思想:不讲客观寻找破解点

今年,首钢通钢公司确定了坚定不移走以铁为纲、生产稳定之路。该公司炼铁事业部按照公司部署,把确保高炉生产顺稳作为首要任务,狠抓管理。

近期,该炼铁事业部把入炉氧气量波动作为重点攻关项目,成立攻关小组。通过源头查找问题,他们发现能源事业部在通过制氧机组分别给炼铁和炼钢输送氧气过程中,受炼钢生产周期对氧量需求变化影响,炼铁工序氧气供给会产生大幅度波动。

为了保持用氧量稳定并达到设定参数,该炼铁事业部通过流量阀进行调节,但氧气输送速度慢且精确度不够,导致入炉氧气量曲线在设定值上下10%的范围内波动,影响高炉稳定生产。

为此,该炼铁事业部第一副部长王有良为破题指明方向:“外部条件客观存在,我们要转变思想,适应条件变化,内部挖潜,盯住氧气调节,在操作上寻求突破口。”

该攻关小组找准“病灶点”,确定基本思路,从内部操作入手,解决氧气输送速度慢、调节精度不够两个问题。

换思路:转向调节迎来新转机

为解决入炉氧气量波动问题,该攻关小组成员设备管理室主任师林海林、2号高炉炉长刘文明、仪表班班长刘庆洋收集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多次调节流量阀,他们发现,大范围调节流量阀时精度不够,无法快速达到设定范围。

2号高炉炉长刘文明说:“当时我们第一个想法就是换设备,但换一个设备要十多万块钱,在公司全力降本的关键时刻,必须节省每一分钱,我们攻关小组开启讨论模式,想办法不换设备也能达到目的。”

不换设备就换思路。该攻关小组多次进行现场调研、上网查资料、与对标单位联系、与厂家沟通,经过多次探讨,攻关小组决定不能用老思想,哪块不好就调哪块,要打破惯性思维,不仅考虑传统的流量控制方法,还探索其他可能的控制参数。

经过多次观察,该攻关小组发现:流量阀动作时,压力波动小,氧气流量增大时,正常情况下压力值也会随之变化。攻关小组探讨,能否从压力阀入手,转变调节思路?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压力阀的调节,氧量迅速达到设定值附近,速度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精度不够依然是一个难题。

转作风:敢想敢干带来好结果

硬件改变不了,只能从软件上下功夫。为进一步提高氧气量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攻关小组决定在程序控制中完善PID调节功能。PID调节是一种成熟的自动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系统的实际反馈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自动调整流量调节阀开度,使系统输出更加接近设定值。但难点在于完成新增程序的参数设定,需要不断调整参数,反复试验。而高炉生产最怕的就是反复调整。

设备管理室主任师林海林说:“以前,要调整参数和修改控制程序都是等高炉定修时进行,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但高炉定修一个周期就要等3~4个月,等不得也慢不得,在生产时进行调节,我们压力巨大。”

攻关小组心理上的负担被领导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高炉不调,生产不稳,必须给想干事的人吃定心丸。“大胆调,失败了也不怕!要胆大心细认真干!”王有良的话让该攻关小组坚定了生产调试的信心和勇气。

该攻关小组成员放下心来,一点一点地调参数,调一次就观察4~5个小时,同时不断缩小参数区间。经过多次调整,氧气量精度问题顺利解决。现在,调整氧气量时,曲线不再“龙飞凤舞”,基本保持一条直线,已经达到行业水平。

采访小记:

此次氧量调节的成功,在于首钢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员工的思想转变和作风转变。当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往往成为解题的枷锁,而主动转变思路,从新的角度审视问题,则更容易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过去,在面对问题时,由于担心影响生产和增加风险,往往选择在高炉定修时才进行调整,这种做法虽然稳健,但也可能错过及时解决问题的机会。

现在,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领导层给予了团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大家打破惯性思维,要敢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调节。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该攻关小组顶住压力,能够保持冷静、精细操作,这种敢调整、敢实践的精神,不仅提高了团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氧量调节的鲜活案例充分证明,只要敢想敢干,办法总比困难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善累积,将一步步铸就通钢上坡求变、涅槃重生之路。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这种大胆破局的思维,通过以点带面不断促进指标优化、生产顺稳,为通钢公司“蹦高”计划实现和打赢第2季度经营生产翻身仗贡献力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