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执法局数据显示,2024年,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共发现并推动解决各类环境问题7.2万个。其中,弄虚作假、超标排放、旁路偷排、破坏重型车污染控制装置、OBD造假、非道路移动机械冒黑烟、机动车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出具虚假或不实报告等突出问题2.5万个,对恶意违法形成有力震慑,有效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10月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等部门,部署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签发虚假维修合格证等行为。截至11月底,已推动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5家、市场监管和交通运输部门取消资质和停止经营448家,采取断网、停止采信数据、扣分等惩戒措施569家。问题车辆比例较夏季期间下降近30个百分点,违法违规问题情况显著好转。
赵群英表示,2025年,生态环境执法将推行“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渐进式执法模式,全面强化“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审慎考量、事后引导整改”全过程执法服务。突出“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更加注重融入服务大局,更加注重聚焦重点集中发力,更加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更加注重强化内外协同联动,更加注重严管厚爱执法队伍。
据赵群英介绍,2025年,生态环境执法局将研究制定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和重型货车专项治理。聚焦重点问题,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行为,加大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查办力度。
同时,加强数智赋能,继续运用水质指纹、卫星遥感、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手段,发现并推送违法问题线索,建设人工智能辅助执法的应用场景。持续推进非现场、数智化执法试点工作,进一步研究拓展用电用能监控、工况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手段,优化违法线索识别方法和规则。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非现场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升级完善综合执法监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