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对未来5年化解钢铁行业严重产能过剩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其中《意见》明确指出,重点推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山西、江西等省份的钢铁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压缩钢铁产能总量。
从全国的钢铁产能情况来说,过剩已成铁的事实。那么,江西钢铁行业其产能情况如何?是否存在过剩现象?其赢利水平如何?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布局情况如何?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1
产能并未过剩,“三大”钢企全年减亏增盈30.39亿元
根据中钢协于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9.76亿吨,而产量是7.17亿吨,利用率仅达到73.5%。根据国际公认标准,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就属于产能过剩;按照这个标准,我省钢铁产能情况如何?
省工信委冶金处处长熊国纲时称,我省的钢铁产能主要集中在新钢、萍钢、方大特钢等三个大型钢企,重点钢企产能利用率达到了82%,远高于全国钢企产能平均利用率73.5%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江西的产能并未过剩。近五年来我省钢铁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沿江产能由3%提升到17%。
据了解,从2010年,江西三大钢企(新钢、方大特钢、萍钢)依靠企业自身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优企业。出一份钢铁企业新近出来的报告显示:今年1-9月份,我省三大重点钢企比去年同期减亏增盈共计17.95亿元。预计全年“三大”重点钢企比去年同期减亏增盈达到30.39亿元。
2
加快结构调整,有效防范了产能过剩带来的不利影响
“产能过剩作为钢铁行业的顽疾,以前无论从行业自身出发,或者企业出发,希望来达到控制产能过剩的效果都不理想,甚至出现产能越减越多的现象。”江西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那么,江西为什么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这主要得益于江西早四五年前就做好钢企兼并重组的这幕“大戏”,有效的整合了资源,成功有效的防范了产能过剩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了解,早在5年前,江西省政府结合我省钢铁企业自身优势,加快布局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做大做强江西的钢铁产业。
钢企重组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江西可谓是未雨绸缪。我省钢企兼并重组的“大戏”早在五年前就有序拉开。到去年年底前,我省规模前三家重点钢企均分别进行了重组:萍钢兼并重组了九江钢厂;洪都钢厂和乌石山铁矿并入新钢成立新钢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方大集团继2009年10月成功重组我省南钢成立方大特钢后,2012年11月又正式入主我省粗钢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萍钢。
优势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据熊国纲介绍,近两三年来,我省钢铁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培养出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方大特钢的弹簧扁钢国内的市场占有率51.3%,位居全国第一;新钢锅炉容器板国内市场占有率19.3%,位居全国第二,船用钢板国内市场占有率11.3%,位居全国第三,钢绞线制品、核电板、舰艇板、高层建筑用板、耐磨板、桥梁板等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也都在前列。我省优势产品应用在多项国内重点工程,同时也出口欧洲、美国、巴西、中东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
3
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效益增长型”“企业航母”
当前,“高成本低收入”“增产不增收”“减价不减量”“1吨钢利润不够买一根冰棍”“寒冬”等字眼成为国内不少钢企生存现状的代名词。这表明,钢铁行业告别了暴利时代,全产业链的隐忧也暗含其中。
那么,在全国钢企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江西钢企业的效益不降反升,这其中的奥秘在哪?熊国纲称,其赢利主要手段还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据2012年在中钢协统计的重点钢企中,新钢、萍钢、方大特钢分别有10项、10项、18项技术经济指标进入行业前5名。同时,我省重点钢企2012年吨钢综合能耗为578.45千克标煤/吨,比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602.71千克标煤/吨减少了24.26千克标煤/吨。新钢300万吨薄板工程的工艺装备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萍钢九江钢厂的100万吨高速棒材生产线和150万吨板材生产线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方面,我省重点钢企均实现了“负能炼钢”,2012年重点钢企自发电量为26.6亿千万时,是2005年11.2倍,已占到重点钢企总用电量三分之一的比例,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据了解,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一艘“企业航母”,这是我省推动钢铁行业又一大手笔。目前我省正在推动重点钢企联合重组,力争形成产能达2500万吨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进入全国前10位,改变我省没有全国前10位钢铁企业的历史,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4
正视现实短板,江西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各地市及钢企业积极性,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优化产业布局,压缩钢铁不少产能。可以说,江西钢铁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而且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不少短板,要真正把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任重而道远。
沿江产能比重偏低,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我省钢铁工业为内陆型布局,萍钢、新钢、方大特钢三大企业沿浙赣线东西一字型摆开,沿江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比重不到五分之一,距国家提出的到2015年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比重的45%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如何加快沿江钢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当前我省钢铁产业布局的重点。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资源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目前全省自产铁精矿880万吨,即使全部供应给本省钢铁企业,对外(国外、省外)的依存度仍超过了70%,其中进口铁矿石比重超过50%。预计我省到2015年生铁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将进一步增大。提高自产铁矿供给能力和投资控制海外铁矿资源是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的主要途径。
附加值低的产品比重偏高,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成品钢材中附加值较低的棒、线、型材占50%,优特钢的比例仅为15%,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应用相对滞后,钢材品种不全、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产品结构调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