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泉州闽光认真贯彻年初两级职代会精神,紧紧围绕“铁前降成本,钢后增效益”组织生产,强化各工序间的紧密衔接和高效协同,将成本控制细化到每个作业区。
精细化管理提质效,关键指标创佳绩
铁前事业部通过多项关键措施的协同发力与高效推进,3月份综合燃料比降至504.62kg/t.Fe,创历史最优水平。
一是严控采购质量,确保入炉原料品质稳定;二是稳定烧结矿碱度和优化焦炭布料模式,控制喷吹煤粒度在76%以上,为高炉低耗冶炼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动态调整煤气流分布,有效活跃炉缸;四是遵循“早调、少调、微调”原则,精准调控渣碱度;五是实时跟踪铁水配罐,压缩铁水罐在途时间。
钢轧事业部通过动态调整铁水与废钢配比、优化装料制度等实现对物料配比的精准调控;推行少渣工艺及优化留渣操作,实现渣中铁含量同比降低0.62%;加大含铁原料的全面回收,回收量提升至0.86kg/t;优化钢包周转与浇铸流程,返回渣回收比例提高12%;降低石灰消耗0.51kg/t、轻烧白云石消耗1.75kg/t等一系列举措,实现钢铁料耗再创佳绩。
节能降耗出实招,吨钢电耗破新低
节能降耗方面,各工序根据峰谷平电价差异政策组织生产,实施“错峰停机”和“峰时可停尽停”,最大限度减少峰时段用电;调整高炉富氧模式平衡氧气产销,降低制氧系统电耗;改善料层透气性和优化生产组织,提升烧结效率;创新除尘风机运行模式减少无效能耗;优化行车作业模式降低设备的无效运行等,2月份吨钢电耗创历史最低水平。
质量控制再突破,高棒冷条率创新低
棒线作业区通过开展降低堆钢故障攻关行动,实施料型精细化管控严格控制料型,设立"零冷条、零操作失误攻关奖"调动员工积极性,强化设备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冷条率等,3月高棒生产线冷条率较2024年下降0.018%,总冷条率降至0.020%,创历史新低。
创新驱动强根基,全年发展开新局
一季度利润和关键指标“开门红”,是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强化技术创新、夯实基础管理的成果体现。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完善激励机制、加强质量控制等一系列举措,泉州闽光公司实现了生产效率、能源利用和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大道如砥,奋斗以成”,泉州闽光一季度的亮眼成绩,彰显了“干字当头、奋楫争先”的拼搏精神。下阶段,泉州闽光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低成本化目标,在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乘势而上、乘胜追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