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天高云淡。十月,行走在安徽长江钢铁公司宽阔的厂区大道上,东边的烧结、制氧机、煤气柜,南边的高炉、料场,北边的轧钢、炼钢,西边的烧结脱硫,毗邻交错,机器轰鸣,一派红火景象。
安徽长江钢铁公司300万吨钢产能置换技改工程(简称长钢工程),是安徽省重点建设工程,也是最近几年来中冶华天总承包建设的最重要的冶金工程项目。自2009年11月28日,一期工程1号高炉开工建设,到2013年7月20日二期工程3号高炉出铁,历时近四个春秋,中冶华天为此工程投入30多个专业,上百人之多参与工程设计或项目管理。
在长钢工程全面竣工之际,我们到访现场,走近从一期工程干到二期工程的参建人员,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欣赏他们的自豪风采。
李传宝:“我代表的是中冶华天”
作为中冶华天长钢工程总负责人,李传宝亲历了每一个阶段的艰难,见证了每一个工程的成功。“衡量一个工程成败,就是你干了第一个工程后,业主第二个工程还来找你干,你才叫成功。在长钢,中冶华天实现了这个目标。”
李传宝说,尽管一期由于施工方原因延误了进度,但我们的尽心管理和最终效果业主还是肯定的。所以,“如果对我们一期工程没有业主的认可,那么二期工程大部分项目就不会独家议标让我们来做。”
长钢工程是我公司有史以来承接的首个时间最长、全流程的总承包工程,其管理有何亮点?李传宝总结道,一是与业主沟通协调非常成功,二是团队统一管理非常有效。
与业主沟通好,大有益。一是互通现场情况,二是了解业主想法。李传宝回忆说,那次聊到双棒材工程,合同时间是2012年11月投产,具有丰富市场经验的长钢李董事长预计八、九月左右可能钢材市场会有一波行情,提出能不能提前抢出一条生产线,即10月投产一条线,12月一条线。当时李传宝他们已经很尽力了,再提前工期,不仅有风险,而且施工组织难度极大,但他们为了业主的利益,还是重新调整计划,精心策划,全力以赴,终于在9月8日抢出了北线,一周内达产,11月南线如愿投产。结果,真就赶上了钢材涨价,业主因此获利颇丰。
“业主的利益就是我们的目标。从公司的角度,从服务的角度,你真正为用户考虑,与业主想在了一起,为他创造了价值,你的服务才能获得认可。”
管好项目团队,能战斗。好的项目团队应该是一个整体,统一对外形象。在工程现场,公司有几个项目部,虽然各有分工,但不能分心,更不能分家。李传宝认为,从工作协同、同事关系、团队形象以及给业主的印象上,只能是对内是一家人,对外是一个华天。“实践证明,长钢工程项目部统一管理,团结一心,相互支持,给业主留下了华天人特别能战斗的形象。”
干好长钢工程,压力巨大;但对李传宝来说,身上的责任更大!干一期工程时,由于施工跟不上趟,他参加长钢经理办公会就像去开批斗会一样,业主当面要他表态,到底哪一天能完工。“你说压力大不大?以前我头发全是黑的,一期工程干下来,头发白了一小半。”到管理二期工程时,李传宝角色意识更强了。他吸取一期工程教训,采取每个工程由多家单位分头来干,各施工单位只做它的强项,同时充分利用马钢资源,从根本上保证了施工进度,充分展现了中冶华天的项目管理水平。双棒北线10个月投产、3号烧结9个月投产、4号料场6个多月……共同的努力向业主交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三年多时间,李传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每天都要在整个工地走上两遍,发现问题,预见困难,解决矛盾,有时甚至通宵在现场。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团队,诠释着华天人“敬业、忠诚”的企业形象。“既然,公司让我当这个总负责人,我的言行就代表中冶华天。纵然再苦再难,我只有倾心尽力,冲锋在前,不辱使命。”我们毫不怀疑,长钢工程在他的人生履历里必将占有重要的一页,他在长钢工程上付出的巨大努力也必将在公司的发展历程里占有重要的一页。
张立功:6个月“抢”出4号料场
站在长钢工程4号料场料条旁,项目经理张立功是一脸的轻松。
要知道,由于4号料场受开工条件受限,开工进度整整拖后了5个月,业主却咬定工期不放松,料场项目部人员压力如山大。
为了抢进度,原定11个月的合同工期,被“无理由”的压到6个多月。料场项目部人员群策群力,倾尽智慧,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施工网络计划连续修改了五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们对强夯顺序进行调整,对料场东、西两侧轮番进行强夯,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抢工期,中冶华天长钢工程总负责李传宝年三十带着项目部人员到现场慰问打桩队伍;为了鼓励施工人员加班工作,施工经理赵建辉还拿出自己两瓶好酒犒劳施工人员,用各种方法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早上7点开始施工一直干到晚上十二点。春节期间,连干15天,硬是抢出了“关键”的50米。
船迟又遇打头风。料场工地因遭遇西侧高压线迁移滞后,加上铁路部门垄断施工和当地拉土方的侵扰等,给原本十分紧迫的工期又增添了难度。同时,由于业主以前没有使用过机械化料场,调试的重任就完全落在料场项目部的身上。面对困难,项目部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兢兢业业,克服各种困难,在临近投产那几日,更是加班到通宵。
在克服“铁老大”、“电老虎”、“地头蛇”们给工期造成的影响后,2013年6月24日,4号料场火车进料系统成功建成投运,具备了向1#、2#、3#高炉及3#烧结机供料条件。这时,悬在长钢董事长李建设那颗心放定了,“这下子高炉和烧结投产有保证了。”
“以前每次开会,矛头都是直指料场。业主方总指挥每次到现场都是催进度。现在也过来,但改为跟我们聊天了。“张立功笑着说。
在总结一、二期料场工程时,张立功很有体会,“一期综合料场工程难点是竞标。当时高炉项目合同签约后,而综合料场项目却迟迟没有消息。要知道,以前我们做的都是局部料场或设计工作。而这个料场却是一个完整的机械化料场,能干这个项目对公司意义很大。为了争取到这个项目,我们在报价上、技术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成功签约了这个项目。二期4号料场项目的难点是抢进度,好在我们也挺过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一、二期料场项目,锻炼了一批队伍,培养了年轻人。正如张立功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长钢一、二期料场是完整料场的总包工程。经历这个项目后,中冶华天在料场的报价、现场管理上都积累了难得的经验。“我们的料场设计和项目管理后继有人,可以堪当大任了。”
毕明亮:在他手里建起三座高炉
在长钢工程高炉现场,毕明亮是施工经理,要指挥三座高炉的施工。从一期工程干到二期工程,他在那里,不只是混了个脸熟,是实实在在干出了让业主满意、领导放心和团队佩服的活儿。此外,他还要分心整个长钢项目几十号人的现场后勤保障的事儿。要不,大伙儿怎么会亲切地喊他“总管”呢?!
2009年9月,毕明亮就来到长钢现场,是最早进场的项目管理人员。四年来,每天早晨,他都是第一个到现场的人。
“长钢工程一期1号、2号高炉工程分别于2011年4月20日和2011年12月1日投产,二期3号高炉也于今年7月12日投产。”毕明亮向我们介绍一、二期工程3座高炉建设投产情况。
“总的来说,这个项目建设是很成功的,与业主和施工单位合作也顺利,要不然二期工程我们也拿不到。目前长钢公司还将脱硫项目、炼钢煤气项目,老区的轧钢改造的设计项目又交给我们。这说明,长钢对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是认可的。”毕明亮自信地说。
事实上,单就高炉项目建设本身来说,高炉工程达产快,选用的设备性价比高,生产运行平稳,无大事故,工程进度总体基本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实力让人放心……性价比如此高的高炉项目,令业主无可挑剔。
站在三座拔地而起的高炉前,看着奔流而出的铁水,毕明亮心里成就感油然而生,现场人员胼手胝足开筑的画面又浮上眼前。
“4年前,刚进入现场那会儿,这里一片荒原,废弃的水塘,杂草丛生。如今,蓝图已变成现实,确实让人欣慰啊。”
说到别人都夸他这个“总管”很称职,毕明亮笑了,也就是领导让我为大伙儿多干点事,“谁让咱是个热心人呢。”
其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找租房、雇炊事员、买锅碗瓢盆、选空调……这些大大小小的事还真不少。因当地拆迁,现场吃饭的地方多次搬家,他为此找到总图设计人员,在工程现场要了位置,干脆建了个食堂,从而解决了原料、炼铁、轧钢、炼钢、烧结、脱硫、公辅等7个项目部、六七十人吃饭的难题。
三四年了,几个项目部人员吃在一个锅里,气氛融洽,有谁加班来晚了,其他人就帮他们留好饭菜,这也成为中冶华天总包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何彩虹:四年行走现场“喊”安全
一袭简单的工装,一抹明快的笑容。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安环工程师何彩红。
我们数了一下,从2009年11月到现在,她参加了1、2号高炉、1、2号转炉、综合原料场、煤气柜(高炉煤气柜、转炉煤气柜)、2万制氧、双棒材、3号烧结等10个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
干安全管理,不只是动口,还少不得一个跑字。“在办公室里只能管自己的安全,到工地上才能管到工程的安全。”她每天上午、下午跑一趟,差不多要走5公里的路,费时一两个钟头。“现在看她来了,我们就紧张,生怕被她抓着什么小辫子。”
在一期工程收尾阶段,她怀孕了,虽然大家都说现场危险,环境也不好,对她自己和宝宝有影响,但现场工作忙,离不开,她依旧留在现场,只是工地现场跑得少了。直到临产前,她才请假回家。5个月的产假还没休完,领导打来电话,说二期工程进入施工高峰期,现场安全隐患突出,急需增加安全管理人员。她二话不说,安顿好宝宝,就赶到现场去了。
话说,当初这个娇小的女孩刚到长钢那阵子,业主方还取笑她,“我们这么大的工程交给你们总承包,却派个小丫头来管整个现场安全,太不重视我们了。”虽说是开玩笑的话,但反而激发了她心里不服输的劲儿。
何彩红是“科班”出身,在大学专业学的是安全管理,但如何合理的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她心里真就也没底。甚至,施工单位的那些个安全员开始也拿她不吃劲,有时还故意找事刁难。“那是我最难熬的时期,多重压力在身上,没有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全凭自己摸索着向前走,就像一个士兵向指挥官的角色进行转变。”但她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干出个样子,证明自己。“后来,我们都很佩服她。安全生产上有一点小问题都蒙不了她了。”施工单位的人这样说。
在她眼里,安全不光是效益,是成本,更是形象,干安全管理的人就是要勤讲、多说、多发隐患整改单,该发罚款单就必须发罚款单。“安全工作本身就是得罪人的活,怕得罪人就不要干这行,只要你对事不对人,坚持自己的底线不放松,一定可以干好安全工作。”
如今,一、二期工程干下来,她的最大收获是,有了一套打上自己烙印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基本掌握了料场—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线工艺。
“现在大凡遇到什么安全管理上的事,不管是经历过的还是没有经历过的,我都会神定气闲,得体办理了。”何彩红信心十足地说。
李俊:小角色办大事的“二总管”
在长钢现场,见项目经理容易,见李俊难。
这话怎讲?他干的事儿有一连串,比如现场司机、管理资料、采购员、出纳员、考勤员、内外联络……对了,他还有个“二总管”的头衔。因此,他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没个消停。
李俊也是首批进场人员之一。现在算来,已经有整整四个年头了。
最初,他在项目部专职开车,每天接送去现场办公的员工。随着炼钢、炼铁、轧钢、制氧、煤气柜、料场等项目的陆续上马,他的角色也在不停的转换。比如兼任炼铁、料场项目的资料员、打字员,管理甲方、施工单位来函发函,汇总各项目部送来的报销票据,工程图纸的取送和登记发放,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高炉耐材的送样抽检,每天到菜场接厨师和采买的工地食堂的菜……他每天都这样,1000多天也就这样干下来来。
说到这个“二总管”,毕明亮赞不绝口;“长钢一、二期工程建设中,小李确实功不可没。小角色能办大事。每天那么多事,先干什么,怎么干,他心里很清楚,做的井井有条,从不误事。”
“长钢工程一、二期所有项目的图纸,都是我开车拉来的。”这是最让李俊自豪的事。
可不是吗,粗略地算了一下,长钢工程一、二期炼钢、炼铁、轧钢、烧结、料场、大公辅、制氧、气柜等8个项目,30000多套图纸,李俊就是这样一车一车从公司本部运到五十里以外的长钢现场,然后再分送给各个项目部。
回忆在长钢工程现场的日子,李俊尤其对一期1、2号高炉耐材复检工作让印象很深。
长钢工程1号、2号高炉约18000多吨耐材,三四十个品种,要分十多个批次送到武汉那边的权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那段时间,他都是起大早开车奔到武汉,晚上还要马不停蹄往回赶,不耽误第二天项目上的工作。一天在路上行驶12个小时,一连3个月,每月三四次。
李俊说:“这几年每天都这样忙活着,感到很充实,也习惯了。现在,长钢工程在收尾,我还有一大堆高炉和料场竣工资料要收集、整理、汇总,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中冶华天长钢工程总负责人李传宝对它的评语是:“小伙子几年如一日,从没听他有过什么抱怨,总是一脸的阳光。”
沙婷婷:1000多天就干一件事
沙婷婷是长钢炼钢项目部的资料员,负责一、二期炼钢项目所有文件、图纸、竣工资料的储存、收发。
都以为管资料是个轻松的活儿,其实不然。现场资料管理事关工程施工、验收,是整个工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沙婷婷在2010年初就来到长钢工程现场。在这里,少说也有1000多天了。
看着她身后4个堆满文件袋的2米多高的柜子,我们简单匡算了一下,少说也有300多个吧。
“这么多资料你是怎么做到杂而不乱的?”
“先按照不同单位把文件、图纸分为业主的、施工单位、我们公司的,再按照各单位文件资料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最后做个总目录,这样就不容易混淆,也容易查找了。”
据说,当时项目部建立之初异常简陋。每次大雨过后,现场人员都要穿着及膝的雨鞋办公。因为时常被大雨暴雪侵扰,他们还经历了四次搬家。谈及每次搬家,沙婷婷无奈的说:”那么多资料,我都要一个一个重新整理装好,每次搬家都要花上两天时间整理,真的感到很头大。”
每天沙婷婷的工作生活是这样开始的。早上6点钟左右起床,在5里路外乘公交车赶到公司门口,再坐上去长钢的通勤车来到炼钢项目部。下午4点50坐着通勤车回到公司,再换乘公交车回家,通常回到家已是晚上6点多了。
一周7个工作日,每天奔波12个小时,确实让她感到很疲惫。
但是一提到在现场的收获,沙婷婷一脸的喜悦,在现场虽然累,可是却能学到很多东西,像炼钢工程很多专业名词以前都没听过的,现在我都了解了一些。
说到一期炼钢项目投产的那天,沙婷婷心中满是激动和兴奋:“一大早我安排好手上的工作,就跑到现场看。从早上9点现场调试、点火,一直呆到下午三四点钟第一炉合格钢水成功出炉。”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竟在那呆了一天。“可能自己一直在参与炼钢项目,很想看看钢花飞舞吧。”
杨小芬:她烧的饭菜很可口
每到中午,中冶华天长钢工地食堂是最热闹的场所。少则十几人,多到几十人,人们排着队自己选吃可口的饭菜。
在这里掌勺的大厨就是杨小芬。
“我是2010年7月底被聘用来长钢的,在这里烧饭已经三年多了。之前,我在饭店做服务员,做家常饭菜还算是得心应手。”
40出头的杨师傅,干起活来干净利落,说起话来也十分干脆。
“每天早上我7点半出门,乘公交车到南山矿龙山桥菜场买菜,然后再搭项目部的车到长钢。上午两个来小时,时间紧,摘菜洗菜做饭,做几十人吃的饭菜,一刻也不得歇。一般要到下午1点多,才能休息。”
杨师傅说,她刚来的时候,就有40来人在这里吃饭了。一期工程人多的时候每天要做9菜1汤。二期工程人少时,她烧菜的品种少了一些,但分量多了,也有7菜1汤。
在饮食营养上,杨师傅自己也有本帐:一般头天吃过的菜,第二天她就不会再买了,尽量做到菜品两天不重样。隔三差五,她还会给大家调换口味,增加营养。人多的时候以下饭的菜为主;人少时,就多买点好菜。
杨师傅做过服务员,在饮食卫生方面很讲究。对餐具每天都会用消毒液清洗,每次吃饭前都会用开水烫下碗筷。三年多了,这里还没发生过一起饮食卫生事件。
“杨师傅不是那种干活拿钱的人,她真是把自己当成我们项目部的一员,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烧好每一顿饭菜。里里外外的人,吃了都说好,不容易。”现场“总管”毕明亮这样评价说。
“这三年多,虽然每天都很紧张忙碌,但是,能让大家吃好,不耽误工程上的事儿,我也算是为工程做了一点贡献。”杨小芬说这话时倒是腼腆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