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

冶金信息装备网

  •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0311-88357930
当前位置1: 首页 » 冶金设备 » 企业动态 » 正文

是谁让高炉不再冒青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2  浏览次数:153
 
核心提示:走出武汉火车站,市民和游客可能注意到,不远处武钢的高炉没有青烟冒出。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技术成
       走出武汉火车站,市民和游客可能注意到,不远处武钢的高炉没有青烟冒出。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技术成果。从2005年起,武钢10年诞生了41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3000余名一线员工加入进来,每年催生千余项职工发明专利和现场攻关成果,为武钢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第一周,记者走进这些创新工作室采访,在一线职工中感受他们为企业、为家园创新的豪情。

炉前工变身“高炉控烟专家”

刘自力,今年51岁,是武钢股份炼铁厂高炉炉前总技师。用他的话说就是“炉前工”。在32年炼铁生涯中,刘自力把创新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追求。

每天上班,刘自力都要经过武汉火车站,从这处城市窗口望到厂里的高炉,“无形的环保压力扑面而来”。他了解到,高炉铁口的散喷,是造成大量烟尘外泄的重要诱因。

为了控制高炉铁口的散喷,刘自力通过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带着其他高炉技师一起,天天研究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自力创造了一种新的泥套浇注法,使泥套的使用寿命由3天延长到30天。该浇注法被公司命名为“刘自力操作法”。但他没有止步,进一步改良浇注料配方,并在2013年初获得成功,各项性能指标优于同类产品,使用周期达到60天以上。如今,武钢高炉铁口散喷现象得到了完全控制。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专利4项,在武钢高炉应用,年节支降耗2297.83万元。

刘自力创新工作室,不仅在武钢产生了不小影响,连宝钢也请他解决疑难。一次,宝钢的王牌高炉“憋”住了。铁不能出,料不能下,四五千吨的矿石、焦炭闷在炉子里,好几天弄不好。宝钢找武钢求援。炼铁厂厂长带着刘自力等3个人飞到宝钢。刘自力到问题高炉一看,心里有底了,只用两天就搞定了。

尴尬事催生“矿石速检法”

创新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武钢股份质检中心,负责武钢原燃料质量检验的工人技师朱有发,讲起了一件起先并不光彩的故事。

10多年前,朱有发和同事检验了一批进厂矿石,判定为磷含量超标。供货方不服气,要求仲裁复检。仲裁复检结果显示,磷含量并未超标。其实是武钢当时检测手段落后,导致结果出了问题。供货方举着仲裁书,对朱有发嘲讽道:“我看你们的水平还不如我们乡镇企业……”

朱有发心里最清楚,这个问题不解决,以后这种情况还会发生,“我输不起!武钢更输不起!”经过无数次失败,一个新的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研究成功,解决了困扰武钢矿石质量检验多年的技术难题。在后来的第三方复检中,武钢测定法准确率达100%。这个测定法后被命名为朱有发先进操作法。

揭秘

失败可宽容创新有重奖

近年来,武钢有近一半的技术专利从职工创新工作室输出。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劳模曹雁来的科研成果,正是来自他的工作室。武钢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何生机勃勃?

让朱有发难以忘怀的是,每次试验失败后领导的回答:“试,继续试,不失败哪来的成功。”

在武钢,这种宽容失败的氛围,给了更多一线员工创新的勇气。勇于创新的朱有发在武钢率先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过去8年来,这间工作室创造了20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成果,其中4项国家级专利,4项国家级发明奖。

据武钢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职工创新工作室“老师来自基层,教材取自现场,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职工学得快,愿意学;这些工作室就近建在生产现场,在解决现场技术难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为提升职工工作室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公司工会为工作室聘请了100名教授级专家与工作室结对指导,帮助工作室定课题、攻难关。公司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额度的“职工自主创新奖励基金”,奖励职工自主创新成果。
 
 
[ 冶金设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冶金设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电子期刊 会员服务 版权声明 冀ICP备13016017号-1